改善醫療券關鍵在於預防與規範化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繼葵青地區康健中心兩年前投入服務後,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亦已於上月啟用並投入服務,配合11間地區康健站,有望於今屆政府任期內實現區區有地區康健設施的目標。

同時她亦透露政府將會對「長者醫療券」計劃作出檢討,並研究如何「規範化」,其中有機會由地區康健中心作為起點,以醫護人員為長者作出健康評估,再「度身訂造」地提供使用醫療券的方案,希望能夠更具針對性地提升長者健康。

陳肇始透露,政府將會檢討「長者醫療券計劃」,研究「規範化」,先由地區康健中心醫護人員為長者做健康評估,再「度身訂造」地提供使用醫療券的方案。 (廖雁雄攝)

醫療券潛在價值有待發揮

醫療券原意是作為一種長者醫療政策,讓他們親身接受醫療服務後用來支付相關服務費用,同時它亦具有扶貧政策的性質,可以照顧到未能支付日常醫療開支的長者,防止他們因為經濟條件不許可而無法獲得適切醫療服務。不過,除了支付醫療服務收費之外,醫療券制度更應該進一步拿來推廣「預防勝於治療」的意識,這樣才能完全發揮出其潛在價值。

統計處推算65歲及以上長者的比例,將由2016年的17%,增加至2036年的31%,再進一步上升至2066年的37%,顯示近年香港人口正在急速老化,加上港人一貫有「重治療、輕預防」的心態,兩個問題夾擊之下未來自然會對整個醫療系統造成更大負擔。醫療券若能夠用來配合康健預防,其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舒緩到香港的醫療壓力。據陳肇始所言,官方醫護人員可以向長者提出使用醫療券的建議,教導長者應以預防疾病為先。

「規範化」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現時醫療券雖然不可用於純粹購買物品、兌換現金、轉贈別人或跟別人共享,但一直以來濫用案件仍時有發生。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就曾指醫療券濫用情況嚴重,有藥房及藥行職員涉嫌向長者聲稱可五折和六折他們兌現醫療券,又有長者的單次中醫治療費用高達4000元甚至賣貴藥的情況。由此可見,「規範化」醫療券確實有相當的必要及迫切性。

無奈政府對於所謂醫療券「規範化」暫時未見具體方案,尤其對於商戶不當監管似乎還是比較鬆懈,而從過去經驗來看,當局其實應該考慮採用外判形式招募長者作為神秘顧客,以「放蛇」方法式定期監測市面有否濫用醫療券行為,甚至可以針對醫療券訂立專門的法規,藉此加強阻嚇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