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一手樓空置稅」就是欠缺勇氣
上星期六(10月9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電台節目,回應坊間批評「一手樓空置稅」方案「走數」。她解釋說社會討論後已經覺得「一手樓空置稅」不是「最核心的問題」,因為很多私人發展商在未建好樓宇前一早賣「樓花」,此外她又認同洋房等一些較「高檔」房屋種類需要「等價先賣」,「所以你設計一套法律是非常困難去做」,而當時立法會的討論亦沒有得出共識。
2018年6月,政府公布了六項房屋政策新措施,其中一項即為向空置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徵收「額外差餉」。到2019年9月,為實行該措施的《2019年差餉(修訂)條例草案》刊憲,建議向空置一年的初持「貨尾」單位收取應課差餉租值的「額外差餉」,不過法案於首讀及開始二讀辯論後卻要拖至2020年5月才成立法案委員會,而且在兩次會議後法案委員會便決定終止工作,同年11月政府更加宣告撤回法案,導致「一手樓空置稅」要以流產告終。
空置一手樓宇有所增加
按照運輸及房屋局私人住宅一手市場供應統計,政策公布時香港已落成樓宇但仍未售出的「貨屋」單位數目約為9,000個,今年6月這類單位數目已經增至約12,000個。另外由於社會動亂及新冠疫情等事件影響,一手樓價在相關措施消息傳出後曾經有所下調,但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數據科學與政策研究課程「中大樓價指數」顯示,2018年6月、2020年1月與2021年9月的一手樓價指數分別為169.9、144.8與169.6,也就是說一手樓價今天已經回復至當初水平。
林鄭月娥在2021年7月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會上總結發言曾說「徹底地解決香港居民『住』的問題……需要的不是因時制宜的『招數』,而是持之以恆的供應土地決心」,以及「不會因經濟短期波動或物業價格升跌而動搖政策的勇氣」,而在剛發表的《施政報告》她亦特別重申這點,然而其後開列擬提交予下屆立法會的立法建議未見到「一手樓空置稅」相關法案,無疑令人質疑當局打算要完全「放生」一手樓市場。
立法困難無礙社會共識
更為諷刺的是,工聯會議員麥美娟在三個月前的答問大會兩次問及「一手樓空置稅」問題,林鄭月娥首先嘗試借口無關的「全球都正審視稅務問題」一事來推搪,但接着起碼還願意承認「並不是說以後不可以提出……我只是很現實地告訴你或者各位議員,未來餘下的任期有甚麼可以做,有甚麼要下一屆找人做」,可是她日前的言論明顯變得更加強硬否定「一手樓空置稅」,甚至可謂等同承認要保障特定物業價格與回避草擬法律難題。
退一步說,就算社會真的廣泛接受個別「高檔」房屋種類可以「等價先賣」,當局同樣有責任要解決處理為此設計法律時遇到的障礙,而非因為難以明定區分界線就用削足適履態度完全放棄。年初完善選舉制度本地立法工作能夠快速完成,便是治港者需要和有能力克服草擬法律難題的最佳佐證;更何妨「一手樓空置稅」本身的草案內容早已備好,增補相關條文不可能去到「非常困難」的程度。
至於《施政報告》出台後立刻有意見批評「一手樓空置稅」方案「走數」,本身就說明了社會至少也認為它縱非「最核心」亦至少是問題之一。就連先前立法會法案委員會的報告也指出,「委員普遍同意,囤積一手私人住宅單位的情況並不理想」,這點剛好便是委員唯一有「共識」的地方。如果治港者真有不怕樓市升跌的勇氣,「一手樓空置稅」有助解決本地房屋供應應該毫無質疑空間才對,而面對上述種種事實仍然選擇了拒絕為之,似乎只反映了他們沒有這種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