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續任校長 「大學之道」誰來定?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李國章周日(3日)向港大師生及校友發信,校委會一致認為自2018年上任至今的校長張翔具有國際視野,過去三年來有效地推進港大各項主要工作,而且面對各項危機時均展現韌力,故此決定延聘現任校長張翔至2028年,並期望張翔能夠繼續有效地帶領大學再創高峰。
香港大學作為香港歷史最悠久、最具規模的傳統頂尖學府,維持穩定的管理層無疑對於發展工作有重大裨益。然而,過去幾年港大雄心勃勃地推動多個發展項目的同時,為學生傳道、授業、解困的工作又是否做得足夠?上月(9月)公佈的香港大學2020年畢業生就業數據,港大畢業生的就業率創四年最低。加上,近年港大學生都引發連番爭議,社會都為此而感到憂慮。
國際化抑或作育英材
自2018年7月張翔出任校長起,香港大學便一直銳意發展成為如英國牛津、劍橋大學等級數的國際名校。為此,張翔一直以來都致力對外籌募研究經費,並且亦開展了港大全球招聘計劃,目標為港大引入最頂尖的教研人員。在科學與創新科技上,香港大學更集中資源發展各個大型的實驗室以及其他跨學科研究。其中,香港大學的重點發展計劃「Tech Landmarks」就預期在2023年竣工,是為校長張翔任內其中一項重點的大學發展項目。最近公佈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國際排名中,香港大學位例全球30位,力壓日本的東京大學以及英國倫敦帝國學院,躋身全球前列大學的席位,在國際化上更取得98.8的評分。
港大在國際排名以及科研發展上取得絕佳的成績,然而早前港大學生評議會部份言論卻令社會為之側目,社會似乎有感大學生愈趨「離經叛道」。一些人只怪責學生的言論和行為,卻忽略了大學管理層在當中的角色。特別是當大學都銳意推動國際化等發展方向,競逐世界上前列的排名,資源投放在延聘世界知名教研人員上,而學生的全人教育便容易被忽略、輕視。
「大學之道」所為何事?
事實上,香港的各所大學機構早在2001年起便致力於參與各類型「排名追逐戰」。多年以來,各所大學的領導層在投入這埸「國際化」的遊戲可謂一直不遺餘力。其中,以宏揚傳統中國文化為目標的香港中文大學就經歷了時任校長劉遵義英語化教學的國際化計劃。面對當時學生、舊生和教職員排山倒海的反對意見下,劉遵義認為改動教學語言將有助大學增加外地生的比例,而且將有助中文大學競逐更佳的排名和學術地位。及後,其他各所大學便陸續爭相仿效,並且樂在其中。甚至,部份大學為求爭取國際上更佳的排名,更曾爆出「排名篤數」的醜聞。各大學高層盲目崇拜各類型的國際指標下,排名往往是大學至為重要的目標,對學生的傳道、授業、解困亦因此是經常被犧牲的部份。
大學作為培育下一代社會精英的場所,本來就不應盲目地追逐各類型「國際排名」的遊戲。而且各種的排名計算方法多為英美主導的學術期刊所服務,而英美學者的主觀看法往往構成排名的一部份,結果排名有如鏡花水月。不論是作為大學校監的特首、教育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以及各所大學的校長、管理層,亦需要明白如果大學教育只是為了排名和國際化,而人本的教育因此而被妥協,那麼社會放棄了的亦是與下一代同行的機會。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獲延任至少到2028年,亦即是徐立之外近年任期較長的港大校長。張翔在香港大學各項國際化發展上都取得絕佳的成績,但社會亦期待香港大學能找尋到自己的發展道路,不盲目追求國際的排名,亦不放棄與學生同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