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學生為什麼竟然會「感激」兇徒
就一名男子7月1日企圖刺殺警員後自盡一事,香港大學學生會評議會7月7日通過名為「評議會對梁健輝先生逝世深表悲痛; 向他的家人和朋友表示同情和慰問; 感激他為香港作出的犧牲」議案,做法引起很大爭議。香港大學周二(13日)宣布,不再承認香港大學學生會(作為獨立註冊社團)現有在校內的角色
一些人為評議會辯解,表示同情死者並無不可。姑勿論此說如何,其議案最大問題在於其「感激」施襲者,有肯定其施襲行為的意思。無怪乎保安局翌日強烈譴責其「美化及英雄化日前兇徒企圖謀殺警員的冷血行為」。再者,正如我們日前指出,若然對施襲及自殺的行為予以肯定,客觀效果上可能會引起仿傚行為。
施襲行兇 不容感激
事情的不妥本來不難看見,但為什麼我們的大學生竟會「感激」兇徒?其實只要換位思考,假如一名「藍絲」刺殺一名「黃絲」,然後有人對前者表示「感激」,絕對也是不應該的,要被譴責的。可見問題並非政治立場,而是施襲、殺人的行徑本身不應該被肯定,更遑論「感激」。
港大學生會評議會在7月9日凌晨撤回議案,學生會幹事會即時辭職並致歉。有人猜測他們只是怯於形勢,勉強讓步。但即使他們真誠明白問題之所在,我們也不得不問,為什麼在通過議案的時候評議會沒有意識到措詞之不當,問題之嚴重?他們被視為社會的尖子,未來的棟樑,為什麼判斷力如此差?
道德判斷 不分黃藍
顯然,過去兩年的政治分歧影響甚至扭曲了很多人的判斷力。尤其是在「不割席」主張及同溫層效應的雙重夾擊下,很多人以政治立場先行,對一些行為的錯誤性視若無睹,甚至合理化。2019年曾有示威者以火燒傷持異見的市民,便為一例。當然,一些「藍絲」認為對方只要是反政府的,便可以訴諸暴力甚至「殺無赦」,也是同一問題本質的另一個體現。
香港大學周二「再次強烈讉責港大學生會評議會公然美化暴力的嚴重不當行為」,惟譴責容易育人難。當大學管理層認為學生未能「秉持正確的價值觀,致力學業,為社會作出貢獻」,那麼他們又有否反躬自身,過去為何未能培養大學生的獨立及批判思考,近兩年亦未能與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