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需要一套完整人才規劃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在北京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周二(9月28日)結束,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會議期間提出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又指出在進行相關戰略布局的過程中「可以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

國家前兩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分別於2003年及2010年召開,並在事後各自推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與《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兩份重要文件,對「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作出部署。在國家再次提出人才戰略的今天,香港也是時候重新檢視自身發展人才的政策和方向,並且認真看待培養本地新一代人才的問題。

中共七常委一同參加有關人才的高級別會議。圖為七常委於2017年在上海宣誓。(新華社)

香港人才成長亞於大陸

根據歐洲工商管理學院、藝珂集團與Google聯合發表的《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2020》調查報告,香港在全球155個城市裏的人才競爭力排名第六,不過再看該指數細分的五個子項,香港僅於以資金為主的「賦能」和「吸引」兩項取得第七位和第二位,餘下的「增長」、「挽留」、「全球知識技能」都跌出了首十位;尤其是在「增長」一項,內地的北京與杭州還分別得到第一位和第四位,可見香港人才確實正面對來自大陸城市的競爭。

而在另一份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全球人才排名報告》,香港與中國去年在63個經濟體裏各自被列為第14位與第40位,但其實雙方在2016年的排名分別是第9位與第42位,也就是說前者一邊下降、後者卻在慢慢上升。況且在「勞動力增長」、「小學和中學教育」、「僱員培訓」、「員工動力」等幾個與未來人才發展關係密切的指標上面,中國表現都要高於香港,正好足以說明中國更為注重培養本地人才。

香港生活成本高昂,樣樣都貴,不但影響民生,連本地人才競爭力都遭到削弱。(視覺中國)

培養不能只花錢趕潮流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在前述會議多次述及中國要走人才「自主培養」道路,而且他除了強調高端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外,同時亦指出「要培養造就大批哲學家、社會科學家、文學藝術家等各方面人才……要用好用活各類人才」、「要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把培育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樑、當主角」,可謂十分重視培養本地後進和通盤考慮了兼顧不同領域人才。

反觀香港管治團隊總是強調本地優勢在於人才,最新發表的《香港營商環境報告》依舊在侃侃而談「人才資源豐富」,可是接着具體舉出的政策大都是沿襲過往既有措施,例如2006年實行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及2014年開始的「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等。今年初推出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也主要只面向海外知名創科學者,看不出有幫助本地培育年輕人的意思,倒是更像為了迎合創科潮流匆忙注資吸引別處人才過來而已。

增加人才競爭力固然是需要投放大量資金來吸引和挽留外地人才,但卻絕對不能夠就止步於此。一個社會應該對於長遠需要什麼人才有着清晰認識,同時也不可以過度地傾斜或偏廢任何領域,然而更加重要的是確保提拔本地後勁穩定日後發展。單從香港現階段的成績來看,政府和社會的當下表現顯然仍是未如理想,原因之一恐怕跟我們欠缺完整的人才發展規劃方略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