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界成共識 規劃理念要清晰
經民聯及民建聯主張發展新界北成為香港的新中心,民主黨要求政府收回新界棕地以興建新市鎮。可以說,發展新界已成社會主流共識。但發展新界的規劃理念是什麼,指導原則應為何,卻似乎未見弄清。
行政長官下周三(10月6日)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據聞林鄭月娥將提出多項增加土地供應的措施,包括:
將新界北河套區部分濕地併入古洞北發展區;
降低新界「祖堂地」的轉售門檻;
與發展商以公私營合作模式開發新界農地;
利用綠化地段建屋;
及將葵涌碼頭遷往屯門新填海土地,騰出市區臨海地皮以建屋。
顯然,發展新界土地已成為主流共識。尤其是9月上旬中央政府發表《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將前海合作區總面積擴大七倍後,愈來愈多建制聲音支持發展新界北以與深圳發展對接,建設「港深合作經濟帶」云云。
不能只有房屋沒有經濟
與深圳發展對接誠然重要,但即使撇除此因素不看,發展新界本身對香港規劃亦有着重要意義:解決發展分佈不均的問題。眾所周知,香港經濟發展過份集中於維港兩岸,即使在「起動九龍東」後觀塘的經濟活動增加,也無辦法從根本拉鬆香港的發展分佈。結果不但令港九寸金尺土、人多擠逼,亦令大量市民每天要從新界區費時通勤,不符合經濟效益。
居職分離的格局亦是我們過往反對桂山島計劃及明日大嶼的原因之一。因應社會發展需要而填海乃無可厚非,但明日大嶼的核心原則仍然在於以維港兩岸為經濟活動中心,只是以新填海區為居住之地,通勤問題無法根本解決。相反,我們主張發展新界北、將洪水橋提升至商業中心的規模,有望在新界區提供就業機會及製造經濟活動,解決居職分離的困局,同時間消弭通勤、港九寸金尺土等問題。
若然不從此理念的角度作通盤規劃,只求在新界興建大量住宅,容易產生類似天水圍般有房屋沒經濟的局面。古洞北、洪水橋、屯門南及元朗南新區將相繼落成,人口不斷增長,但目前可預期的就業機會增長嚴重落後,只能靠交通配套接駁市民往市區就業。
黃偉綸:將有新界北整全論述
既然在與深圳發展對接的政治正確下,建制派以及政府均愈來愈重視新界北及新界西的發展升級,官員更應一併檢視以往發展失衡的弊端。政府若把洪水橋定位作商業中心區(CBD),發展商業甚至創科等現代高增值產業,持續地提供足夠的高增值就業機會,這計劃不但有利於新界居民,更能裨益香港整體發展。
由此可見,發展新界不只是如民主黨所說的興建新市鎮,不只是如建制派所說的與深圳對接,而是糾正香港規劃失當、佈局失衡的重要——及遲來——一步。發展局局長黃偉綸預告,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會就新界北發展有「整全論述」。此「整全論述」到底有多整全,是否能交出明確的規劃理念,社會必然會嚴肅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