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倡建北京證交所 四市互補並非競爭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周四(9月2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表示要深化國內對外開放的政策,其中在證券交易方面,他提到要繼續深化新三板改革,並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簡稱「北交所」)。有關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消息一出,雖然尚未有具體內容,但馬上令人想起會對香港的金融證券交易業造成一定打擊。受到此消息的影響,港交所於周五交易明顯走低,收跌超過2%。

然而,北交所並非什麼全新的創造,是內地金融開放的一環。其定位估計是作為基於「新三板」改革而設立的交易所,與香港以至於上海和深圳的交易所都並非直接競爭,而是能相互補足。對香港而言,這既有危亦有機,香港金融業應該積極裝備自己,才能配合國家的發展大計,共享成果。

9月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發表視頻致辭時提到,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新華社)

「新三板」市場主要為中小企業

根據習近平及官媒對北交所的解說,它是深化「新三板」改革的一環,中證監指其將「以現有的新三板精選層為基礎組」、「總體平移精選層各項基礎制度」。從這點看來,已可知設立北交所其實是基於現有制度深化發展的措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環。

所謂的「三板」是相對於發行與交易(一級及二級市場)的三級市場(即柜台交易市場,在美國又稱為OTCBB),原是2001年供一些非上市的中小企業掛牌通過代辦進行股份轉讓的系統。到2006年起中關村科技園開始代辦轉讓系統,並漸漸發展成為「新三板」。「新三板」的公司主要是未返上市規模的中小企業,近年更集中為一些以服務創新為主的中小企業。這些公司與香港、上海、深圳三個交易所的交易都不盡相同。例如,來港新上市或是從美國回流香港二次上市的中資企業一般都是有一定市值和根基的內地企業,這明顯就與「新三板」的定位不太一樣。因此,北交所並不會與香港直接競爭,香港無須過於擔心自身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遭到直接打擊。

香港應繼續改善金融制度

當然,今次北交所設立的消息,總會多少對原先有意來港上市的中資企業產生一些影響,但香港更應該視之為一個自我改進的機會,趁機深化其金融及證券市場改革,藉此配合國家發展大局。況且就算帶上未來的北交所,中國四個交易市場明顯各有所司所長,設計上按理能互相補助,強化中國金融整體發展。

港交所近兩年因為中概股回流潮而得益不少,即使香港今年增加了印花稅30%,但港交所股價仍然比去年升幅超過六成,這也許令香港人誤以為「躺平」仍可以不勞而獲,然而香港應該更清楚自己於國家戰略的定位,乃國家面向外國資金的主要門戶,故此更要把握好機會改進港交所的交易體制,另外還要將眼光放到中企之外,把握好「一帶一路」的機會,吸引更多有質素的企業來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