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數字再創新低 私樓比例扭轉無期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房屋委員會月中更新過去十年公營房屋實質建屋量數字,當中2020/21年度的公共租住房屋及資助出售單位總數僅得11,261伙,僅高於2014/15年度的9,938伙及2011/12年度的11,186伙。如果只看公共租住房屋部分的話,2020/21年度甚至只增加了6,261伙,比較2018/19年度的17,658伙跌了接近三分之二,並且是近十年內最低的一個年度。

與此同時,就算是加上房屋協會同期興建的966個出租屋邨單位,2020/21年度新增公營房屋單位依然只有12,152伙,而2021年私人住宅落成量的20,888個單位則比其高了七成以上,超越竣工私人住宅比公營房屋多約五成的2014/15年度,因此去年其實還是過去十年私人住宅與公營房屋落成數量落差最大的一年。

預測建屋持續失準

值得注意的是,房委會每一季都會根據房屋建設計劃進度對未來五個年度預測建屋量進行評估。對於2020/21年度的預測建屋量,房委會在2016年底曾經預測有1.66萬伙,2017年底增至1.87萬伙,到了2018年底及2019年底卻先後調低到1.81萬伙及1.3萬伙,今年初更減至餘下1.13萬伙,顯示房委會根本無法很好地掌握旗下樓宇竣工速度。

基層上私樓無望,公營房屋成為另一個上樓選擇。(資料圖片)

如果說2020/21年度建屋量有可能是受到前年反修例運動與去年新冠疫情的影響,那麼我們不妨轉去看看房委會對2017/18年度的預測建屋量。2016年底的數字是2.06萬伙,2017年初微調為1.91萬伙,2017年底再減至1.85萬伙,2018年初即將結算時卻暴跌為1.37萬伙,結果實質建屋量也真的只有13,661伙,箇中顯然涉及房委會的評估失當。

公私樓比例不均衡

況且比照私人住宅一手市場,單位落成速度似乎不應太受去年疫情影響才對,因為2018/19年度公私樓落成量均能超過2萬伙,而在發生反修例運動的2019/20年度兩者數量也是同步掉到1.3萬伙左右,唯獨是當中疫情肆虐的2020/21年度彼此相差了8,736個單位,難道疫情會避開私樓地盤而針對公營房屋工地?

政府七年前公布《長遠房屋策略》的時候,已將公私營房屋供應目標比例訂為60:40,到2018年又將比例進一步改為70:30,然而推行至今實際從來未有一年能夠達標,結果去年兩者建屋數量比例更反過來比40:60還低,此等成績和效率實在叫人質疑相關主事者們是否真正有心讓該目標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