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式批鬥及扣帽子只是另一種激進主義
近日升任為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的劉利群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庫務)劉焱被不少建制派輿論狙擊,有人形容香港正刮起文革式批鬥風氣。這種本質仿如「鬥左」的政治批鬥既是無聊及沒意義,亦會阻礙香港在後修例、後疫情及後國安法年代的全面改革,令社會失焦。
食環署署長劉利群近日獲晉升為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隨後有親建制派傳媒攻擊她,包括指控她於前年反修例運動期間沒有迅速處理「連儂牆」,又質疑她的丈夫、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是「黃絲」,因此不符合「愛國者」標準。
愛國不必上綱上線
劉利群任內食衛署是否處理「連儂牆」不力,這點可以討論,但正如行政會議成員兼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所指,署方當時或是為了待相關訴訟結束後才採取行動,外界不用過份揣測。輿論以其丈夫是蔡海偉為由指控她為「黃絲」及不符合「愛國者」標準,更是上綱上線。
香港需要由愛國者管治,而愛國界線包括了不能支持港獨,也不能認同旨在推翻中共政權的行為。但愛國絕不是「鬥左」,更不應被利用來造文章及扣帽子。正如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曾提及,1997年後管理香港的人「左翼的當然要有,儘量少些,也要有點右的人,最好多選些中間的人」,便說明了治港愛國者的光譜有一定的闊度。
然而,有些人卻似乎趁着中央在推進完善「愛國者治港」制度,掀起毫無必要的政治鬥爭。除了劉利群被狙擊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庫務)劉焱亦被指佩戴「5」及「1」字號商標的口罩,因而是支持暴力示威者云云。但負責製作該口罩的救世公司去年12月曾解釋商標是由公司英文名「Savewo」簡稱的「S」、「W」兩個字母拼合組成,箇中並無任何政治含意。劉焱遭批評後,口罩公司負責人便表示認為有關事件正演變成「荒謬的文字獄」。
慎防政治投機份子
梁振英特首任內的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近日亦相當活躍,接連在《大公報》、《文匯報》、橙新聞及HKG報撰文,主力批評政府首長級官員及政務職系人員,給政務官扣上最大「反中」政黨的帽子,另外亦給中大學生會內閣扣上港獨帽子。公務員的官僚文化固然應該革除,但扣帽子的手段顯然是毫無意義的。而且馮煒光更主張政務官人事檔案交港澳辦及中聯辦,升遷需兩辦同意,無疑有違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一國兩制」原則。若然AO升遷此等事情也要假手於人,試問公務員事務局局長還要來做什麼?
葉劉淑儀近日引述政務官意見,間接暗示香港正掀起一陣文化大革命的風暴,擔憂可能影響政府的有效運作。一些人若然為了政治投機,實際上卻在損害香港政府的管治,甚至影響中央正在推進的工作,社會必然是看在眼裏的。
鬥黃、鬥左兩不需
過去有「左王」之稱的前中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近日在評論本地選舉制度問題時提出不應「overkill」,以免令香港「病人變死人」,他的說法值得香港人深思。過去兩年社會陷入兩極分化的狀態,很大程度就是因為不同陣營的人以政治立場凌駕一切,例如有些「黃絲」熱衷於「鬥黃」,動輒批評泛民「妥協」及「跪低」,揚言要對建制派及政府的同情者趕盡殺絕。如今建制陣營內竟有人也捕風捉影地尋找打擊對象,說穿了就是「鬥左」,同樣也在分化社會。
香港經歷躁動不安的一段時間後,目前需要的是要防範極端勢力再起,讓社會回到以中間派為主體的穩定狀態,而不是「寧左勿右」的轉向,更遑論是「鬥左」的文革式批評。社會莫以為只有民主派中有激進勢力,建制派中若有投機分子意欲在混水摸魚,甚至搞亂大局。後者縱然沒有使用暴力,但激進的本質或許並無很大分別,都是社會需要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