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可以治港?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周一(22日)為「愛國者治港」原則定調,提到反對中國共產黨與擁護「一國兩制」互相矛盾,令社會擔心「愛國不愛黨」者不能「入閘」參與政治選舉。泛民主派及支聯會的政治空間為人關注。

夏寶龍周一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一國兩制」的創立者和領導者,並反問一個人如果聲稱擁護「一國兩制」,卻反對中國共產黨,是否自相矛盾。

夏寶龍的這個提問其實不難解答,甚至可以說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早已經有所提醒。1987年4月,鄧小平接見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員時指出,「如1997年後香港有人罵中國共產黨,罵中國,我們還是允許他罵,但是如果變成行動,要把香港變成一個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對大陸的基地,怎麼辦?那就非干預不行。」在1990年1月,鄧小平接見富商李嘉誠時亦表示,「如果把香港變成反社會主義、反大陸的基地,中央政府就要干預,不干預會越搞越大。」

雖然鄧小平兩次發言都是針對中央在什麼時候會干預香港管治,而非針對治港者的要求,但從中可見他清楚區分開來立場上的分歧,與組織及行動上的反對。在立場上與中國共產黨或中國政府有分歧是沒有問題的,只是組織行動、以動搖北京政權,才是不可以。故此,「反對中國共產黨」的人能否同時是擁護「一國兩制」的人呢?這應該視乎是怎樣的「反對」。

主張平反六四也愛國

只要不是「港獨」的支持者,不是以推翻中共政權為目標的,即使是民主派政黨和支聯會,我們認為都是屬於擁護「一國兩制」及符合愛國愛港要求的。在政制改革的進程上與中央政府有不同意見,在平反六四的問題上與中共有分歧,那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正如《香港01》一直以來也批評中央政府對六四的處理不當,事件應該得到平反,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否定「一國兩制」,更遑論是從根本反對中共政權。

大家應該記得,支聯會的全名是「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本身就是包括了「愛國」的定位。創會主席司徒華是堅定的愛國者,他與接任的李卓人和何俊仁亦曾任多年立法會議員,曾宣誓擁護《基本法》及效忠香港特區,向來都是支持「一國兩制」、符合愛國者治港的條件。

鄧小平:有左有右,中間多些

事實上,支持「一國兩制」及愛國的光譜,本來就是寬闊的。鄧小平1984年10月在北京接見香港國慶訪京團時,亦提及1997年後管理香港的人「左翼的當然要有,儘量少些,也要有點右的人,最好多選些中間的人」。鄧小平既謂有左翼、右的人及中間的人,便說明了治港愛國者的光譜有一定的闊度,絕對不是專指建制派。而且他認為「中間的人」應該佔多數,「這樣,各方面人的心情會舒暢一些」,便說明了最適合的治港者是中間派,以平衡不同政見及利益,維持香港政治及社會的穩定性。

參考近四十年前鄧小平的話,我們更應該看懂當下香港面對的問題——那並不是政治上左與右之爭,而是極端化的問題。反修例風波便反映出不論是哪一方陣營,一旦走向激進和暴力,便會威脅社會安全和穩定。經歷躁動不安的一段時間後,香港目前需要的並非「寧左勿右」的轉向,而是要防範極端勢力再起,讓社會回到以中間派為主體的穩定狀態。只要社會撇除極端聲音,各界以對話凝聚共識,香港重新出發定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