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並非萬靈丹 「護照」折射不平等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牛年剛至,各國陸續為國民進行新冠病毒的疫苗注射。當大部份人接種疫苗後,各國的社交距離措施將有望解除,屆時經濟亦有望逐步重開。近日各國開始着手研究「疫苗護照」建議,希望快一步恢復通關出行以利經濟復蘇。然而有不少官員、學者、傳媒均對「疫苗護照」有所疑慮,英國疫苗部長扎哈維指有關建議會造成歧視,將社會分為有護照及無護照的兩個階級。有關當局制定有關政策時,也必須考慮種種問題,以免加深不平等現象。

本來「疫苗護照」令民眾得以出入工作場所、學校、商店、航機等,對經濟盡快重啟自然有極大裨益,亦提供巨大誘因令公眾盡早注射疫苗,對早日落實「群體免疫」能事半功倍。不過疫苗的成效亦不能過份高估,如以色列目前為接種疫苗進度最快的國家,至今已有超過200萬人接種輝瑞及BioNtech生產的疫苗,卻仍有逾12萬人在接種後病毒檢測呈陽性,而當中69人已完成第二劑疫苗接種。輝瑞解釋稱第一劑疫苗接種後有效率為52%,只要在第二劑疫苗接種數日後有效率方會提升至95%,而且95%的數據亦只限於無症狀感染的個案。

《華爾街日報》最近便分析輝瑞及Moderna的研究人員仍未對疫苗能否防止接種者成為無症狀感染者,並截斷病毒傳播鏈掌握充份證據。研究亦表示無症狀感染者造成的病毒傳播在所有感染病例中只佔大約四份一,因此就算個人已接受疫苗注射,根本不等於完全排除傳播或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因此除非大部份人都已接種疫苗並達至「群體免疫」,否則發出「疫苗護照」為民眾提供免受傳播的空間便無從說起。加上南非、英國等各地不時出現變種的病毒株,研究人員暫時亦未有對之有任何充份證明有效防止感染的研究數據,此也令外界對疫苗的成效有所疑問。

新冠疫苗專家顧問一致推薦科興疫苗在港緊急使用。左起:疫苗專家委員會召集人劉澤星教授、成員許樹昌教授。(李澤彤攝)

130國至今未得疫苗

此外,疫苗的分配不公亦會衍生「疫苗護照」的不平等問題。早前國際組織人民疫苗聯盟譴有富裕國家囤積疫苗,令窮國人民難以避免錯失注射疫苗機會,當中加拿大訂購的疫苗劑量足以讓每個加拿大人打五次,相反69個低收入國家的疫苗劑量只足夠每十人中的一人注射。儘管至今有180多國簽署全球疫苗共享計劃(Covax)援助發展中國家的疫苗費用,然而不少低收入國家今年內仍未能推行大規模接種,目前130國至今仍未取得一劑新冠疫苗,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此為極不平衡及不公。世衞總幹事譚德塞上月更批評疫苗優先給予富裕國家的健康成年人注射,而落後國家的長者及醫護人員則無疫苗可打,更稱世界正處於災難性的道德淪喪邊緣。

優先接種疫苗的富有國家可早日推出「疫苗護照」加快重啟經濟,亦會加劇富國與窮國的經濟不平等,令「疫苗護照」成為特權階層的身份象徵。就算於一國之內,疫苗注射的次序很大程度亦取決於其經濟及社會地位。儘管大多國家的疫苗都由政府免費提供,但城市人總比落後偏遠的鄉村能容易獲得疫苗,富有人家也可搶先到私人醫院注射疫苗。西班牙便爆出有地方官員為其家屬插隊打疫苗,波蘭亦有政客名流早於醫護接種的階段便已注射疫苗。一些歐盟國家的性小眾、少數族裔、非法移民更被排拒於疫苗接種之外,以色列也被批評未有公平地向巴勒斯坦人發放疫苗。

加上如美國等西方國家也有為數不少的反疫苗群體,當中大多因為陰謀論又或者本來便對政府的不信任而拒絕接種疫苗,而其大多教育程度較低、資訊接收不足、經濟條件更差,也有不少長期病患者不宜接種疫苗。當其因未受疫苗注射而排拒於正常生活,甚至因而受排擠及歧視,亦只會令社會分裂為有護照及無護照的兩個階級。有護照者大多為經濟條件優厚的富有國家城市人,並享有自由出入各大場所及出外旅遊的特權階級,無護照者則為教育程度教低、生活於偏遠地區的貧窮人口,並被排拒於正常生活之外,甚至連住屋、教育、就業等基本人權亦可能不被保障。

政府公布,2月18日食肆放寬晚市堂食至10時及可以4人一枱,但顧客須掃描「安心出行」App或登記個人資料。(黃寶瑩攝)

防疫措施仍至關重要

自去年初疫情爆發以來逾一年,社會財富差距不減反增,環球股市居高不下令不少投資者收入翻幾翻,全球首富貝索斯、馬斯克、朱克伯格身家水漲船高,當各地小商戶因封城停市等禁令而紛紛倒閉,其旗下的科技企業卻不受影響,反而令財富向社會最頂層更加集中。曠日持久的疫情已造成了財富分配不公,若然各國政府不先細心處理疫苗分配正義的問題,貿然推出「疫苗護照」加深不同國家和階級之間的不平等待遇,疫後的世界只會更不公義,也加深各地及階級之間的人民的互不信任,對今日各地社會民怨沸騰,民粹浪潮未息的狀態,無疑是火上添油。

另外有論者亦擔心「疫苗護照」中的個人健康資料會構成私隱及監控的風險,一項民調便發現美國有54%受訪者支持乘坐航機及公共交通工具需出示疫苗注射紀錄,然而也有46%受訪者認為此做法侵犯私隱。而且個人的疫苗注射紀錄雖在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下被視為敏感資料,在美國亦受《健康保險便利和責任法案》規管,個人資料將在「疫苗護照」如何收集、儲存、轉發,政府仍未有一套清晰的規例讓公眾釋疑。近日香港政府要求食肆及室內處所使用「安心出行」,其追蹤功能便引起部份市民疑慮,背後原因亦與外國的論者同理,也反映官民的互信亟須重建。

為早日令社會回復疫前的正常生活,大規模接種疫苗無疑予人曙光,惟成效未完全證實前,「疫苗護照」難以成為完全解除防疫措施的單一條件,口罩、隔離、檢測、社交距離仍為防止病毒傳播的必要手段。分配疫苗準則亦不能單以價高者得或先到先得為單一標準,而是應以醫護、長者等有需要人士先行接種,亦要保障未受疫苗注射者的人免受歧視。至於「疫苗護照」的程式開發者,可將用戶的資料加密並在14日後自動刪除,也可效法德國開發的Corona Warn般向公眾公開其安全原始碼,政府也應立法明文規管收集的個人私隱,方可贏取公眾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