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封強制檢測 應該做得更好
政府周四(28日)晚上至周五(29日)圍封北角東發大廈,居民商戶須強制檢測。圍封行動在一周內推行三次,這次有475人接受檢測,暫無陽性個案。特首林鄭月娥在社交媒體帖文,未有直言評論行動是否成功,但稱「做到保密、聚焦和快速」,似乎感到滿意。
北角行動至周五也沒有錄得陽性結果,可能是前幾天的檢測和隔離工作促成「清零」。不過,零陽性結果不排除受其他因素影響,例如有樣本是假陰性,或者患者已離開大廈,衞生部門在這三數天要密切留意該處疫情,有需要時要再安排檢測。
必須與病毒鬥快
毋庸諱言,開展圍封行動已表示抗疫工作落後於病毒傳播速度,因為圍封地點已有個案而且集中出現。政府可說是旁觀佐敦疫情爆發,雖於1月8日刊憲將新填地街26號列入強制檢測名單,但無阻病毒擴散,到1月17日大廈累計有22人確診,拖拉一番後政府終在1月22日圍封該區。港大學者何栢良舉了油麻地的案例,碧街15至27號在26日列入圍封範圍,早於19日已有兩宗確診個案與中九龍幹線地盤群組有關,及後擴大至約40宗確診,前後相差八天,而且過了強制檢測的期限。相較之下,北角東發大廈爆發至圍封時間雖較快,確診個案在25號起趨升,政府決定在28日晚上圍封,兩者仍相差四天。
抗疫工作必須早於病毒傳播,除了市民恆常遵守預防措施和高危群組檢測外,政府要加強社區檢測。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日前透露會增加污水監測能力,在風險較高的地區多採樣,又增加訂購儀器,方向正確。港大學者何栢良的建議更進一步,即分析缺乏大廈管理的「三無大廈」當中哪些屬高危,如大廈有一宗確診個案,全幢居民須在24小時內完成強制檢測,政府應當參考。
突擊較預早通知好
隨着圍封行動漸成常態,社會討論事先通知還是突擊較有效。如果圍封時間不多於24小時,以至濃縮在晚間進行,那麼突擊行動較可取。此舉可以避免有居民或員工在通知期內離開以逃避檢測,也減少打擾居民工作生活。
必須承認,突擊未必完全阻止逃避檢測甚或隱性患者四處流走。在感染個案趨升、已收強制檢測令的大廈和社區,有居民會擔憂受感染,擔憂圍封阻礙上下班,或者純粹拒絕檢測等原因提早離開。在油麻地碧街/東安街和北角東發大廈兩次突擊行動,街坊和區議員也目擊居民拖行李遠去,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直言「好難搞」。不過,若然是事先通知,居民考慮去留的機會較大,突擊行動較能確保居民受檢測 。
三點改善減擾民
當然,要令市民更接受突擊檢測,而且放下離開的念頭,政府就要盡力減少行動擾民的程度,同時嚴厲懲罰故意逃離者。要減少擾民,政府已做了一些措施,例如預備基本食糧和安排上門採樣,但從北角例子中,有三點需要改善。首先,政府確保居民接收準確訊息。政府雖然早前已宣布只容許收到短訊或證明者免再受檢,但有居民不滿前兩天已自行接受檢測,因為未收到陰性結果要再檢。第二,已檢測者可以如期解除外出限制。有居民指晚上已完成檢測並獲短訊證明,但翌日早上家門外仍貼上標示未做檢測的封條。第三,行動期間要顧及非大廈居民。有地下餐廳員工由晚上等到午夜仍無人安排檢測,早上卻有衞生署人員說他們沒有應門而向他們發告票。
如果是居民員工誤會強制檢測的規例,政府官員應改善發放訊息的方式。如果是政府員工在行動過程中出錯,那更要從速更正和道歉,避免往後行動重蹈覆轍。
同樣重要的是,政府必須嚴懲無合理解釋的逃離者。假若居民員工故意不做檢測,就有機會傳播病毒。懲罰亦對連日來接受檢測或逗留大廈的居民員工公平,同時警惕往後受圍封的居民員工要守規。相反,若是政府人員遺漏致有人未受檢測,該等人士有權申辯。
總的來說,突擊圍封行動較為有利檢測,但過程必須要迅速而利落,避免惹起紛爭,居民員工在檢測期內要充分獲得支援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