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抗疫一年佐敦封區 汲取教訓才能走出困局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周六(1月23日),香港首次實施局部封區檢測。此次封區時長近48小時,動員16個政府部門約3000工作人員,排查逾7000居民,驗出13宗陽性個案。在香港抗疫一周年之際,竟要以此力度強硬的防疫措施,成因值得反思。

佐敦受限區陽性比率0.17%,較此前的全民檢測0.004%高出不少。倘若不是封區下快速集中的檢測,這13條傳播鏈延後發現將增加的確診數目和成本難以估計。再者,沒有封區檢測的話,專家無法知道佐敦的真實情況,進而擬訂下一步計劃。因此,是次因應佐敦較高風險的情況以封區檢測,實在有其理由。

佐敦受限區域今早解封,早上區內一帶甚為冷清,不少店舖未有營業。(鄭子峰)

不同的現象 類近的成因

然而,封區衍生不少混亂,亦是事實。不管是受限區內的貓隻投餵問題,還是封區前有市民連夜出區,也是應該檢討的漏洞。對於政府來說,它更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此次封區不少的爭議和漏洞背後,是防疫一年來,政府一直重複的錯誤,體現的是政府防疫意識中的某些缺失。

比如,有居民投訴只有檢測後才能獲派食物,讓不少人飢腸轆轆等。這些雖然可以簡單解決的小事,比如居民既已不能出門,政府只需安排人手挨家挨戶上門派發一定食物即可,不必等到檢測結束再去領取。然而真正的問題正在於為何政府頻繁在小事上疏忽,頻繁出現這類沒有妥善考慮受影響市民的漏洞?無論是在此前院舍從業者強制檢測,被投訴沒有考慮到工作時間彈性,還是的士司機強制檢測被投訴地點不足,都反映政府在出台政策時,甚少考慮到政策下的市民會有怎樣的困難,要如何提供協助。如若政府仍不加以改善,出台各種給市民造成諸多不便的措施,只會進一步降低市民對政府防疫的信心和配合度。

另外政府選擇周末封區,可以降低對受限區居民的影響,卻忽略了佐敦多基層市民,未必跟銀行假期休假。而這已不是政府的第一次「離地」。例如此前的全日禁堂食,根本原因都是政府未能充分了解民情,以致防疫措施難以在地推行。

佐敦街道有多名穿上保護衣的清潔工繼續清潔該區。(鍾妍攝)

更重要的是,社會有人擔心受限區域的居民被僱主扣減人工,政府只是呼籲僱主體諒,令人懷疑政府「欺善怕惡」,偏袒僱主的情緒。或許這只是一種誤解,但在過去保就業計劃等政策中,政府已令社會認為它不關注勞工權益,可見冰封三尺,實非一日之寒。

此次封區,距離去年1月23日香港確診首宗由湖北武漢輸入的新冠肺炎正好過去一年。在一年之際我們不但未能回復正常生活,更加要面對一年以來最強硬的封區措施。更叫人唏噓的是,所封的是唐樓、三無大廈聚集的佐敦,實是社會不公帶來的必然。當不少基層被迫住在劏房,設施老舊又空間狹隘,談何保持社交距離以防疫?說到底,疫症所暴露的問題都是香港結構問題的結果。政府與社會彼此間雖然頗多怨言,但實在值得靜下來反思如何走好之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