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市限聚重原則 適時放寬要有序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在周三(20日)的施政報告致謝動議辯論中,要求政府放寬晚市堂食限制,挽救飲食業。他以政府重開花市為例,表示食衞局懂得從善如流,因此相信官員也可更彈性規限,而非只懂「一刀切」。

然而,張宇人把花市與食肆類比有欠妥當。食客在食肆除口罩進食和對話,風險相信比長時間佩戴口罩的行花市高。當然,這不表示我們可以對行花市鬆懈,畢竟人們在出入口聚集,手部經常觸摸現金、植物和其他物件,也有一定傳播病毒風險,顧客和員工同樣要多加警惕。

1月19日,陳肇始強調年宵「翻生」是「聽咗花農朋友意見,盡力平衡風險及回應訴求大前提下,取得平衡。」(梁鵬威攝)

放寬的關鍵在時機

張宇人是代表飲食界的立法會議員,為業界發聲無可厚非。飲食界也是經濟的寒暑表,食肆旺場象徵百業興旺,官民也期望食肆再次可以堂食,員工多賺一分錢,顧客享受外出的時光。若果能夠放寬禁令,讓食肆更大自由度營業,其實沒有人——包括官員在內——不想,問題是何時才是合適時機。若然倉促放寬食肆限聚,而導致疫情更嚴重的話,最終只會得不償失。

那現在是否合適時機?第四波疫情仍未緩解,早前單日破百宗確診,源頭不明的個案為數不少。即使業界今天承諾提高度店舖衞生措施,政府專家顧問和其他醫生代表也未有建議放寬限制,政府難有理由短期內放鬆限制。

但換個角度,官員若能制訂放寬措施的路線圖,例如列出在感染個案在多少天內低於某個數字,就可提升入座上限,相信社會也有更清晰目標。官員早前預告下月或可接種疫苗,張宇人亦能遊說飲食界員工積極參與,提供更多有利條件爭取放寬。

在疫情下晚市禁堂食,有餐飲業人士坦言現時生意最好的餐廳,營業額亦只及以往30%,闊綽豪食情況已不復見。(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張宇人可做更多

張宇人在立法會上表示,政府禁止健身室營業後,「我最近肥得像豬,褲也穿不下」,亦透露部分行政會議成員渴望打高爾夫球。這些說話或許較為有趣,因此吸引了不少人關注。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思考在疫情之下,哪些人承受的打擊最大?相比之下,某些生活不便又是否可以忍受?

張宇人提及很多食肆受重創,不只老闆,連伙計也受影響。兼顧抗疫和經濟實非容易,但這不只是限制令的問題,其實更反映市民的勞工保障不足。英國等地向僱員支付薪金,便是解決方法之一。香港政府的保就業計劃花了幾百億,多少用得其所?派了後,現在又推說財政緊張而不作為,是誰令市民朝不保夕?張宇人過去或予人不重視勞工權益的印象,如今既然他也重視食肆伙計的苦況,會否願意為他們向政府爭取更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