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的不是垃圾槽 而是垃圾清理政策
屯門山景邨景樂樓清潔工於上周五(22 日)工作期間,懷疑從35樓垃圾槽直墮地下垃圾房致死。同類慘劇近年在公共屋邨一再發生,足證工序相當高危,為何沒有辦法制止意外,或至少減輕其嚴重程度?房屋署和清潔承辦商責無旁貸,住客也應行多一步,幫忙保障工友安全。
山景邨工友確實死因有待調查,但由2010年起同類案件至少發生五次,而且情況類似,即清理堵塞垃圾槽時失足墮槽,有死有傷。其中在2017年12月馬鞍山錦泰苑的意外,死因裁判庭的陪審團建議勞工處及職業安全健康局須訓練清潔工清理垃圾槽堵塞,提高工友安全意識;承辦商應安排清潔工參與訓練,保留受訓記錄;屋苑管理公司則應張貼警告於垃圾房內,向住戶教育處理大型垃圾方法。職安局後來建議將垃圾槽口提升離開地面和提供安全帶扣。有工會透露,事後房屋署決定收窄每層垃圾槽口,試圖避免工友直墮。
惟上述建議未能奏效,因為收窄槽口沒有用,因為當垃圾包塞住槽管,清潔工人始終要探頭探身查看和清理。而且大部分公屋垃圾槽至今未有配備安全帶扣,工人意外墮槽仍然凶多吉少。
屢次發生 改革遲緩
誠然,過往有工友表示即使垃圾槽有帶扣,也因為使用麻煩而不配戴安全帶。這似乎反映他們的安全意識本已缺乏,就算其他部門如何幫忙也難阻意外。不過,眾所周知清潔工容易受傷,為何他們也情願冒險賣命而輕視安全?或許他們覺得每天又扣又鬆安全帶幾十次費時失事,會拖長工作時間,潛台詞是工作繁重不堪。可以說,房屋署、管理公司和清潔承辦商改革乏力,不肯認真改善工作環境,而部分清潔工不敢向僱主爭取更多保障,或者對安全裝置缺乏想法,不知不覺降低了安全意識。
要避免垃圾槽殺人案件重演,最直截了當的方法,莫過於叫他們使用升降機運送家居垃圾。建議如此簡單,落實起來卻困難重重,而最大障礙來自住客。他們難忍大堂和升降機被垃圾氣味和垃圾汁液濃罩和沾污,在運送垃圾期間升降機會被佔用,阻礙他們出行。
住客擔心衞生合理,但他們可以與清潔工調和矛盾。一方面,清潔公司安排工友避開住客上班時間運送,工友在運送過後須清理大堂和升降機。另一方面,住客有責任妥善包裝垃圾,尤其先封好尖利、易碎物品,亦應自行往大型垃圾站丟棄體積較大的垃圾。這樣做,雙方摩擦可以減少。另外,管理公司亦可重新設計大廈地面的垃圾房,使之歡迎住客前往丟棄垃圾。
工作要安全 待遇要合理
若要在商討新辦法期間沿用垃圾槽,那清潔工就必須配戴安全帶,承辦商和管理公司宜探索建立電子系統,規定工人扣好安全帶後才能打開垃圾槽口。
其實,與垃圾槽角力只是清潔工辛酸史的其中一頁,他們經常日曬雨淋、缺乏保護裝備、即使捱到勞損也不敢上報工傷,不一而足。相比起這些看得見苦頭,看不見的制度壓迫更殘酷。不論是在政府或私人地方任職,清潔工絕大部分也受外判制剝削,撥款者雖則承諾會監督外判商,但監督工作通常猶如一紙空文,罰則和後果不甚嚴厲,助長外判商有恃無恐,導致清潔工敢怒不敢言。
新冠疫情下,即使百業停頓,清潔工年終無休。疫症令大家醒覺他們守護大眾健康,任重道遠,但大家對他們健康和工作環境的重視遠遠未夠。希望山景邨的悲劇能轉為好事,各方着手提升清潔工的職業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