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伯格之死——惡名昭彰的美國司法政治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在11月3日美國大選前45天,最高法院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病逝,毫無懸念地掀起政治角力,甚至可能左右選情。金斯伯格生前獲稱「惡名昭彰的RGB」以表彰其不畏強權,是名貶實褒的反語,但若以「惡名昭彰」形容司法任命的政治鬥爭,則是絕對的名副其實。

壽登耄耋的金斯伯格八十有七,近年多次進出醫院,兩年前跌傷入院證實肋骨骨折,今年亦因肝臟病變而接受化療。兩名仍在世的前法官肯尼迪(Anthony Kennedy)及奧康納(Sandra Day O'Connor)分別在82歲及76歲時退休,金斯伯格至死方休是愛還是責任?她不欲騰出空缺,讓總統特朗普提名人選,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距離新一任總統就職日尚有124日,參議院會期結束107日,金斯伯格此時撒手人寰,政治角力隨即展開。特朗普表示會提名女法官,現年48歲的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法官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呼聲甚高。

根據規定,美國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須由總統提名,參議院通過,目前兩者皆由共和黨控制,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揚言會盡快處理特朗普的提名。若能三個多月內走完程序,不但意味特朗普在這屆任期內任命了三名法官,亦代表最高法院被視為保守派的法官將達六人,索托馬約爾(Sonia Sotomayor)、布雷耶(Stephen Breyer)和卡根(Elena Kagan)更形少數。

索托馬約爾(後排左二)、卡根(後排左三)和布雷耶(前排左一)被視為自由派官,分別為奧巴馬和克林頓提名。小布殊提名的羅伯茨(前排中)自肯尼迪2018年退休後,被視為中間派。(Getty Images)

政治化的法官任命

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為兵家必爭之地,在美國可謂見慣不怪。當中1987年列根提名的博克(Robert Bork)被民主黨佔多數的參議院否決,被視為近年提名程序激化的關鍵點。其名「Bork」更成為動詞,意指阻撓或否決。

保守派法官斯卡利亞(Antonin Scalia)於四年前的2月逝世,同樣掀起政治鬥爭,成為兩黨選情的籌碼。諷刺的是麥康奈爾當時聲稱,由於空缺出於奧巴馬任期最後一年,故參議院不會處理其提名,要留待選民在大選先表態。四年後,麥康奈爾不惜說出完全相反、自我矛盾的一番話,不但反映其詞虛偽,更說明了司法任命對於政客而言只是政治操作。

面對共和黨人撕破臉,民主黨人也不遑多讓。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威脅說,若共和黨人倉促任命,他們來屆在國會「咩都做得出」(Nothing is off the table);眾議員喬甘迺迪三世(Joe Kennedy III)說得更坦白,「如果他在2020年提名法官,我們明年就擴充法院。就是這麼簡單。」

若說參議院少數黨在任命程序中拉布是1987年以來之常態,擴充法院則要追溯至1937年。美國最高法院之人數非由憲法所定,九人之定例乃基於1869年國會法案,故此國會及總統聯手亦可改變此例。其時總統羅斯福不滿新政常被法院推翻,欲增加最高法院人數至15人,透過任命一批新法官以擺脫司法制衡。此擴充計劃轟動一時,後在國會反對及最高法院幾宗有利政府的裁決下,終沒有成事。

再葬送司法公信力?

自斯卡利亞死後,共和黨先擱置了奧巴馬對加蘭(Merrick Garland)之提名,特朗普上任後又順利任命了戈薩奇(Neil Gorsuch)及卡瓦諾(Brett Kavanaugh),如今或將再添一員。雖然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去年曾言之鑿鑿,「我不會擴充法院。我們加三人,下次輸了控制權,他們又添三人。這樣法院之公信力將蕩然無存」,但面對民主黨國會議員之壓力,他會否同意以擴充最高法院至12人,實為未知。

以牙還牙之弊不難看見,但更麻煩的是不論怎樣,結果似乎都是雙輸。保守派專欄作家杜塔特(Ross Douthat)在《紐約時報》預測,若然共和黨人將任命機會留給民主黨,那麼在拜登任內最高法院將重新傾向自由派,右翼民眾在下屆大選勢將捲土重來;若然特朗普順利再任命多一名法官,拜登上台後或真與民主黨擴充法院,不但令最高法院失去公信力,右翼的不滿情緒更肯定達到極致。

美國政壇要走出惡性循環,擺在前面最少有兩條道路。一是兩黨重拾妥協及合作精神,任命兩黨都能接受的法官人選。另一是改革制度,例如為最高法院法官設下任期或退休年齡,避免再出現總統任命法官進最高法院在位長達二、三十年的情況。事實上,杜塔特在其文章便形容在位27年的金斯伯格幾近蘇維埃政治局,耶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莫伊(Samuel Moyn)亦在左翼雜誌《雅各賓》中形容最高法院儼如元老院。「最高法院(空缺)是大好機會,保守派若得到第六票,將比起控制參議院甚或取得總統大位更重要」,莫伊說。

美國採用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麥迪遜等開國元勛更是參考了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但世上並沒有完美的制度,而且相當視乎人在其中如何操作。美國司法政治的問題惡名昭彰,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羅伯茨(John Roberts)2016年前曾言,兩黨在法官提名過程中相爭,令社會誤以為法官不再是中立球證,而是有份落場的球員。惟四年過去,政治鬥爭更赤裸,改革的呼聲亦未見在國會山莊的議程之內,意味更大可能的並非兩條出路,而是繼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