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勒斃智障子 政府須正視悲劇
葵涌邨發生倫常悲劇,46歲三子女之母勒斃智障長子。消息指涉案家庭無家暴紀錄,相信因死者上月尾年滿21歲,離開特殊學校寄宿院舍回家居住,母親因照顧壓力爆煲動殺機。悲劇令人難過,但更令人憤怒的是,這樣的悲劇頻現社區:2018年3月,一名患有過度活躍症的6歲男童疑遭52歲外婆勒斃;2017年10月,一名34歲男子殺死77歲患長期病的母親;2017年6月,一名80歲的男子勒斃76歲的中風妻子。這樁樁件件的悲劇都是對政府的控訴與質問,何時才能真正落手解決殘障人士及其照顧者的困境。
悲劇頻現並沒有為政府敲響警鐘,殘障人士的境遇反倒每況愈下。「嚴重弱智人士宿舍」在2015至16年間平均輪候時間為126個月,但在2017至18年卻上升至178個月,到今年6月,中度及嚴重智障人士宿舍輪候人數分別為2531及2453人,輪候時間分別長達16及19年。而在輪候宿舍期間,社署提供的社區支援亦不足夠。根據立法會2019年2月報告,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體弱個案)和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輪候人數和輪候時間分別達歷年新高,為7351人和16個月。
政府有力無心
這次的案件中,其中一個問題似乎出了在離開院舍後的銜接安排。目前殘障人士接受完教育局提供特殊教育後,保障支援主要由社會福利署提供。社署卻沒有改善與教育局的銜接規劃,不少殘障人士回到社區後沒有妥善的支援照顧,影響的不只他們,更是整個家庭面臨莫大挑戰。更令人痛心的是,這一切是基於政府的有力無心。截至2018年9月,社署該年處理殘疾人士綜合家居照顧服務個案1,233宗,輪候人數178宗。這類個案一年的成本為24,840港元。也即是説,在政府2017至18年度達1,106億的盈餘中,只要肯多花三千萬,便可解決當年的殘障人士輪候個案,緩解178個殘障家庭的負擔,給他們一絲喘息的曙光。
而在對殘障人士照顧者的支援上,社署的失職亦難辭其咎。社署在2016年推出的「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受眾狹窄,爲人詬病。計劃第一期只有2000名額,提供每月2000元津貼。且要求家庭月入不得超過全港相關住戶月入中位數的75%,及須符合每月不少於80小時的護理時數等。可以想像,此次案件中育有3子女的母親,僅靠這額外的2000元津貼難以幫補家庭,而一旦她外出工作,即使是餐廳侍應也可能會超出入息要求及不符合最少護理時數。2015至16年財政盈餘達300億,社署何以在極需援手的殘障家庭支援上如此「手緊」?
再者,社署的失職還包括對殘障人士院舍監察、發牌制度的不足,堅持整筆過撥款計劃導致的人手流失和難以專注在切實的支援工作上的問題等。負責社會福利的社署自然要為殘障家庭的困境負上主要的責任,但政府其他部門亦是造成悲劇的推手。比如前西區已婚警察宿舍丟空近13年。若規劃署將此重置為資助福利單位,能讓多少陷於絕望的殘障家庭重燃希望?
母親勒死智障兒後已上庭,將要為行為付上法律代價。但究竟是誰將這個家庭一步步推上了絕望境地?特殊教育畢業後,輪候宿舍無望,社區支援緊缺,經濟審批的困難,一次次地剝奪了這個家庭的希望。我們目前只能寄希望於裁判法官如審判2017年八旬老翁殺死癱瘓妻一般從輕處理。但導致悲劇一再重演的幕後官員,誰去追責,誰又會站出來為悲劇負責?
請透過「01心意」捐款支持慈善機構,為智障人士、具特殊需要的孩子及成人提供服務於衣食住行、獨立生活訓練及醫療維生設備等方面提供適切的資源,為照顧者減輕重擔,減低悲劇重演的機會。按此連結捐款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