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義的社會不能坐視貧富懸殊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憑《21世紀資本論》享譽學界,惟其近著《資本與意識形態》中譯本的出版卻遇到阻滯。據皮凱提所指,由於他拒絕刪去有關內地貧富懸殊加劇內容,因此新作未必可與內地讀者見面。新書最終能否出版暫不清楚,但其研究成果倘若成立,那就值得內地當局正視,畢竟,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實在不應坐視有人極富、有人極貧的現象,必須通過深化改革扭轉這個局面。

《資本與意識形態》在2019年9月初版,英文版則在今年3月面世。在書中,皮凱提以數頁的篇幅批評中國收入與財富分配數據不透明,又指出中國近年的貧富不均愈發嚴重。具體而言,在1990年代初,中國最富有的一成人控制全國四至五成財富,貧富不均水平低於瑞典,但在2018年,比率攀升至接近七成,貧富不均水平相當於美國。

事實上,皮凱提的研究不能說毫無理據。中國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早已誕生了大批超級富豪,他們的財富隨着公司股價上升而水漲船高。與此同時,人們也從總理李克強口中得知另一個中國——原來還有6億人月入不足1,000元人民幣。中國網民亦因此一度在討論,究竟中國是富國還是窮國。

讓人民過體面生活

皮凱提的研究是一記當頭棒喝,但嚴格而言並不令人特別意外,因為鄧小平早在「改革開放」初期便說過「先讓一部份人富起來」,意味中共一早已預示貧富差距會擴大。當然,這不是說貧富懸殊是正確的,畢竟誠如皮凱提所講,社會主義與不平等是有矛盾的。關鍵就在於,領導人在發展經濟時,究竟是毫不理會基層死活,抑或主動通過改革,讓他們過上體面的生活。

中共近年有許多大動作,包括脫貧、反腐、依法治國、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四大任務中,最重要的可以說是脫貧,因為它與人民有最着直接的聯繫,如果人民無法通過脫貧而過上幸福的生活,那麼即使中國GDP世界第一、科技超越美國,一切都意義不大。

平情而論,中共在這方面是有改革意識的,這可從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必須做到「兩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以及在今年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找到例子。但單單如此並不足夠——如果基層只能勉強餬口,而富人財富卻繼續高速累積,貧富差距擴大必會滋生更多社會矛盾,內地當局必須有更多政策克服相關問題。

內地出版社有意審查皮凱提的著作,或許顯得反應過度。中國「改革開放」的成績值得自豪,但也要有歡迎學者指出缺點的胸襟。如果能夠讓讀者客觀認識中國在貧富懸殊上的不足,相信會為社會變得更加美好創造積極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