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豁免檢疫的數據不全 部門各自為政
港府2月實施入境管制以來,共豁免43類人士入境後毋須接受14天強制檢疫。根據《香港01》查詢,截至7月底約4.6萬人入境獲豁免,但政府部門連統計數據也不齊全,令人擔心是否不夠嚴謹。
食物及衛生局、機電工程署等均有紀錄豁免人數以做參考,然而運輸及房屋局、漁農自然護理護署及衛生署卻無統計,令機組人員、高鐵承辦商、漁船船員、政府人員等四類人士的獲批人數及入境次數均成謎。數據紀錄不全,專家難以及時察覺危機及漏洞,不僅令追蹤源頭及防控工作受影響,更為及時發出防疫警示增加了難度。
香港入境的豁免政策根據豁免群體的並交由各部門審批申請,但各部門之間準則差異。食物及衛生局、教育局等一早便規定,豁免建議群體如港大深圳醫院僱用和授權人員、跨境學童等需出示經認可機構頒發的七日內的有效核酸化驗報告才能入境。運房局在機組人員和船員接連確診,輿論譁然後,也增加了抵港須提供在出發地的陰性化驗報告的規定。然而衛生署對防護裝備、家居檢疫手環機構人員始終沒有指定類似的檢疫條件。不同部門在不用時段豁免檢疫的要求均不一樣,有緊有鬆,又無詳細的紀錄,自然難以全盤監測豁免檢疫下的疫情走向。
統計才能部署
欠缺明晰、公開的準則,也讓豁免檢疫容易陷入混亂。比如豁免群體「須履行與政府相關運作的政府人員」只需於過關時向衛生署人員證明身份,就自動獲豁免,無需提前申請。但核實辦法、標準及負責這一群體的部門,政府至今沒有予以具體切實的答覆。這種處於模糊地帶的豁免檢疫群體自然令人擔心。
豁免檢疫措施當然有其必要性,但政府要制定周全完善的公開細則,科學而嚴謹地執行。比如深圳對跨境貨運司機的豁免檢疫就有相對具體的規定,且隨著香港疫情趨勢調整鬆弛。在香港疫情嚴重時,深圳會不斷縮小豁免檢疫的貨運司機在內地活動的自由度,比如規定往返時間、對核酸報告的要求不斷提升等。
反觀香港,對於豁免檢疫的來港人士甚少有逗留路線、場所和時間的限制,更並不是所有豁免檢疫人士都被要求出示基本的核酸化驗報告。香港的豁免檢疫如一盤散沙,各部門要求、準則均不一樣,再加上紀錄數據的缺失,更難進行追蹤監測。早前政府也承認第三輪爆發與豁免檢疫政策有關,那麼就必須痛定思痛加以反思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