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街市已成「疫症計時炸彈」?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新型疫情持續,香港陸續出現「街市群組」。食環署旗下逾70個濕街市中,至少11個街市出現過疫情。近兩日,紅磡及土瓜灣街市更出現十多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導致街市停業兩日以便清潔消毒。日常買菜是市民生活重要需求,一旦街市出現感染個案,不僅有較高的傳播風險,更影響居民生活,政府須及早「拆彈」。

近日,紅磡及土瓜灣街市的多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六宗屬於魚販,引起不少市民擔心魚檔屬於高危。對此,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在電台節目解釋,隨著社區爆發,自然有患者將病毒帶入街市。再加上街市通常人多密集,傳播風險增高。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亦表示,多個街市爆發疫情相信經由多個途徑傳播,包括部分人未妥當戴上口罩、檔販之間互相交流,以及現金找續等。

除人流外,環境衛生也值得探討,或許是街市出現確診個案多於超市的原因。有葵青區議員指出,區內有部分蔬果檔的店員不但沒有戴好口罩便擺賣,更隨處亂棄垃圾,令後巷滿布蔬菜、蛋殼或包裝物料,除了大大加重清潔工的負擔,更令街坊擔心會增加鼠患及病毒散播風險。又比如北區區議員多次反映出石湖墟街市門口聚賭的問題,而即使在疫情期間,不戴口罩聚賭問題亦無改善,而街市內部也有不少不戴口罩交談的攤販等。街市屢屢「中招」,或與其密集的人流和複雜的環境不無關係。

增加探測與檢測

然而,街市是供銷居民日用所需的重要的場所,直接關閉街市不僅影響居民生活,更影響基層攤檔的生計。因此政府應建設更好地街市防疫措施。目前人流密集的街市,大部分在入口都沒有安裝體溫探測。即便像紅磡街市這種有體溫探測的街市,也並非所有入口都能安裝。因此,特殊時期政府應考慮在街市入口增加體溫探測,盡可能識別潛在的患者。政府也可將街市攤主列為高危行業從業員,列為核酸檢測對象。同時,政府應安排增加街市巡邏人手,避免雜物堆積,檢查口罩配戴情況,並可定期對攤檔主進行體溫檢查等。另一方面,「鈔票」交收流通在特殊時期尤具有一定風險,政府可以考慮資助攤檔安裝八達通機,又或為他們提供網絡收帳的技術培訓。

對於去街市買菜的市民,政府也有責任加強他們的防範意識。比如鼓勵市民錯開高峰期,去一次買多日菜,回家後以清水浸洗食材,進食水果時應削皮等。同時政府可建議長者減少前往。對於沒有年輕人代勞的家庭,目前僅靠個別街市攤主自行提供送菜服務解決,又或排隊等待網上買菜等。政府應積極與區議員、社區組織聯絡,協商如何組成義工隊伍,承擔為有需要的家庭代爲買菜送菜等服務。

目前街市「中招」率高,何柏良稱街市為「疫症計時炸彈」。然而街市是民衆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必須從街市的環境檢查、防疫呼籲等多方面入手,及早為社會「拆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