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稅安排調整 須視乎市民需要
疫情來襲,無阻樓價繼續高企,買樓上市對不少市民依然遙不可及。近日立法會有議員就印花稅安排提問,質詢政府會否考慮調整首置客與換樓客的印花稅安排。然而樓價未見有顯注跌勢,未來住屋供應仍然緊張,政府必須明白調整印花稅率的目標與後果為何,從而針對市民最逼切的需要謹慎行事。
經民聯副主席、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周三(3日)於立法會作出提問,其中包括質詢政府會否調低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與及檢視換樓人士繳付印花稅的安排。林健鋒認為,去年以第二標準稅率繳付印花稅的住宅交易中,77%的交易物業售價介乎400萬元至2,000萬元,相信不少為首次置業人士,相關印花稅款或會構成一定壓力。另外,他亦關心換樓人士須繳付15%稅率的印花稅、並且出售原有物業才能申請退還印花稅,擔心會加重有關人士的財務負擔與妨礙物業流轉。
簡單來說,政府指須審慎行事,暫不會調整以上的印花稅安排。政府調整辣招須小心自然有理,以免為熾熱的市場火上添油。不過,調整印花稅安排的動議亦有一定道理,特別對負擔能力有限、卻有顯注置業需求的市民來說,調低首置人士的印花稅率無疑可助市民分擔置業壓力。
調低稅率不能輕率
一般來說,印花稅率可分為第一標準稅率與第二標準稅率,前者稅率劃一為物業售價或價值的15%,後者稅率則按樓價而定、並最高不多於樓價的4.25%,而只有獲豁免人士才能按第二標準稅率繳付印花稅,當中包括首次置業、交易時未持有其他住宅物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但即使如此,首置客所須負擔的印花稅額亦不容小看。以購買樓價600萬為例,首置客須付18萬元的印花稅,以按揭九成計算,這印花稅金額實為首期(60萬)的三成,對不少負擔能力有限的首置人士來說絕對吃力。
目前樓市仍然波譎雲詭,未來住宅供應亦見緊絀,可見樓價不會輕易大跌。政府大幅興建資助房屋固然為解決市民住屋需要的最佳方法,惟此舉始終為長遠方案,而眼下卻有不少市民有迫切的置業需求,政府如能協助他們在其能力所及下上車,始終不失為壞事。而與像放寬按揭門檻般的政策,降低首置客印花稅率充其量只減少政府稅收,而不會增加上車客的債務,故實際上更能真正協助舒緩有需要市民的置業負擔。但毋庸置疑,降低首置稅率始終有機會刺激住宅需求,政府須仔細研究平衡首置客的需要與其對樓市的影響。
不過,無論政府會否調整首置客的印花稅率,更需要正視的乃是「首置」名義置業的漏洞。我們多次指出,投資客藉轉讓物業予親友,以重獲「首置」名義買樓避稅的做法成風,導致高額印花稅失去了控制投資需求的效能。如政府未有正視問題而降低首置客的印花稅率,只會將目前漏洞進一步擴大,增加投資客運用財技逃稅的誘因。
放寬換樓限制並非必要
相比起調低首置印花稅率,放寬換樓人士的印花稅安排顯得相對不為迫切。按目前安排,「換樓」市須按第一標準稅率先購買新住宅物業,但如他能提交證明文件,證實他在購入新物業後12個月內售出原有物業,那該業主便能按第二標準稅率獲退還稅項。但誠如政府所解釋,放寬相關要求(如提早退稅、延長業主須出售原有物業的期限等)有機會製造漏洞,如容許業主趁機持有多於一個住宅物業更長時間,藉此從中獲利,這與政府意以辣招控制市面上的投資需求、保障市民的實際需要明顯背道而馳。事實上,目前安排縱使不能稱為完美,但仍留有足夠彈性讓業主換樓,政府實無迫切需要放寬相關的印花稅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