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片《孤城淚》透視警暴問題 道盡移民後代青年悲歌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經歷戲院因疫情關閉,電影市道慘淡後的日子後,最近本地院線漸現好戲,如對一眾80、90後相當有共鳴的《數碼暴龍Last Evolution絆》以及法國電影《孤城淚》。兩套電影風格迥異,卻對現今的時局卻有一針見血的呼應。《孤城淚》原名「Les Misérables」與法國大文豪雨果所著的《孤星淚》相同,顯然向19世紀的文學鉅著致敬,而《孤城淚》中反映法國移民後代的悲慘故事,亦恰好是21世紀的《孤星淚》。

親愛的朋友,請謹記,世界上沒有劣種或惡人,只有壞的耕種者。
雨果,《孤星淚》

故事以2005年巴黎近郊的蒙費梅伊(Montfermeil)鎮,兩名非裔少年因逃避警察追捕躲入變電站時被電死,最終觸發當地人示威和暴動為藍本。法國更進入全國緊急狀態,巴黎市郊火光紅紅的畫面震驚全球,而該片導演萊奇里(Ladj Ly)正正成長於蒙費梅伊。電影一開首大批非裔少年乘坐火車到巴黎,在凱旋門前為法國國家隊剛勝出2018年世界盃決賽而振臂高呼,全國沉醉於歡騰之中,大唱國歌《馬賽曲》。然而「你愛國家,但國家愛你嗎?」在這些少年眼中,看不到興奮和雀躍,而是憤怒和仇恨。

毛澤東嘗言:「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當鏡頭一轉回到巴黎近郊的移民社區,貧窮、破落、腐敗滋生在此被當權者遺忘的角落。一名初調任到此鎮的警察主角第一天巡邏,已見盡其同僚如何調戲少女、恃強凌弱、歧視移民、勾結黑幫、作威作福的腐敗行徑。在追捕一名少年時,三名警員被童黨擲雜物,其中一名警員竟向試圖逃跑的少年面頰近距離轟上一槍防暴彈,少年被撃昏兼毀容。三人知道闖下彌天大禍,竟意圖掩飾罪行,私下解決事件,並追捕另一名拍下事件的少年。

(《孤城淚》電影劇照)

2005巴黎騷動

為了掩藏真相,毀滅證據,事件也自此不斷升級。當中的「黑警」更爆出多個金句,如公然稱「我就是法律」,又威嚇同情少年的「白警」主角若想「篤灰」整個警隊將與之為敵。而主角明知向少年開槍一事非意外,為了平息事件亦謊稱其同僚是在「電光火石之間意外開槍」,對於銀幕前觀眾來說,恐怕毫不陌生。被槍傷的少年為了報復,糾集童黨伏撃三名警員,最終電影在高潮之中結束,為故事留下伏筆。然而任何人都明白,在警民對立如此尖銳,移民少年對警察的憤恨如此強烈,事情將往何方向推演已無懸念。

當故事一開首全國人都在盛讚法國隊奪冠功臣的新星麥巴比(Kylian Mbappé),像他一樣從巴黎近郊的貧民窟一躍成為國家英雄的成功例子又有多少?法國二戰後為求快速重建向海外殖民地輸入大量廉價勞工,在巴黎市郊建立大量高密度公屋林立的衛星城市,然而這些市鎮長期被中央政府所遺忘,教育、醫療、住屋等福利乏善足陳,移民後代幾乎不可能擺脫此貧民窟,貧窮、童黨、黑幫等問題成為常態。此三名警員亦恰好代表着政權,對移民社群極盡鄙視之能事,反而更利用體制的腐敗勾結黑幫欺壓婦孺,成為問題的一部份。

若然警員早改正問題,事件或許未會惡化至如斯地步。然而警方不斷諉過於人,以為用暴力及強權便可懾服反對者。正如開槍的警員要用如此手段方可贏取尊重,遭主角反駁稱指他贏取的不是尊重而是恐懼。然而再多的恐懼最終也壓不住義憤及仇恨,當憤怒一瞬間迸發,事件便一發不可收拾。2005年巴黎市郊的騷亂蔓延全國274個市鎮、8,973架車輛遭破壞、造成至少二億歐元經濟損失。類似事情亦發生在2011年的倫敦騷亂,移民聚居的托定咸一名黑人青年遭警方槍殺而觸發全國示威及暴動。

(《孤城淚》電影劇照)

法國的深層次結構矛盾

近日美國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市一名警員拘捕黑人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以膝頭壓頸最終導致對方死亡。儘管警方在事後將涉案四名警員即時解僱,卻仍不能平息全國多年以來對警暴及黑人遭到不公對待的憤怒。明尼阿波利斯連日更爆發多場示威及騷亂,警方要出動防暴隊驅散。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國的種族歧視存在已久,非裔及拉丁裔受警方針對及暴力對待無日無之,甚至衍生出「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維權運動,人民對警暴——尤其是「黑警」警暴——的憤怒至今未解。

對於近年法國國內極為敏感的伊斯蘭教及本土恐怖份子問題,電影中亦有所觸及。當政府在關顧移民及少年的角色中退場,穆斯林兄弟會等社區組織便充當社工及教育者的角色,穿梭貧民窟中為這些少年提供物質及心靈上的支援。然而當在此社區中長大的少年,如電影中般遭到主流社會的歧視及遺忘,每天又遭到「黑警」的欺壓及追捕,自己的前途亦幾乎可以預視,將是貧窮及沒有希望,因此而對國家產生疏離甚至敵視,根本不難理解。此亦是為何近年有法國移民後代加入ISIS,甚至在法國國境內發動恐怖襲撃。

正如電影內一名年輕時曾犯事,後來歸信伊斯蘭教的角色向主角稱,「你不可能避免他們的怒火」。短短一個多小時的電影如此直中法國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甚至世界各地的警暴、青年、社會不公義等問題,毋怪《孤城淚》引起全球關注,甚至代表法國問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終僅敗於韓國的《上流寄生族》手上。法國總統馬克龍看畢電影後表示震驚,認為需要改善郊區的市民生活質素,被批評為後知後覺。在如此離地的當權者下,毋怪法國「黃背心」示威無日無之。而在今天香港管治一再觸礁之時,當權者或許也該入場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