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商可怎樣幫助香港「再出發」?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兩名前特首兼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和梁振英,召集約一千名社會各界人士成立「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在反修例運動和新冠疫情雙重打擊下,香港正經歷前所未見的考驗,低下階層更是苦不堪言,有心人此時挺身而出,若能幫助社會大眾,固然值得肯定。以加盟的地產商為例,他們過去從香港人身上獲利甚豐,目前絕對有能力與市民同舟共濟,甚至向基層「派錢」。但除此之外,香港若要真正重新出發,各界不能只是拉攏光譜相近者,更要推動香港全面改革,要求政府克服深層次結構矛盾。

疫情把香港的繁榮假象揭穿──許多基層學童在停課期間無法上網學習,不少長者沒有口罩,也有「劏戶」住戶為了避免人群聚集,長期躲在斗室之中。這些都是亟須幫助的弱勢群體。地產商財雄勢大,因此應以更大的承擔履行社會責任。具體而言,他們可向22萬個綜援家庭每戶「派一萬蚊」,只花22億就可惠及許多基層家庭,何樂而不為?與此同時,地產商亦應考慮免除旗下物業的租金,協助經營困難的中小企度過難關。

派錢唔夠 香港要改革

惟必須強調,上述舉措只是疫情之下的應急之計,本質上只屬「小修小補」,並未真正觸及問題核心。過往三、四十年,本港經濟結構愈趨扭曲,財富一面倒向金融和地產領域轉移,在此情況下出現的畸型繁榮根本無法惠及「打工仔」和基層,再加上工資受到通脹和資產泡沫擠壓,他們往往是最易受到打擊的一群。反修例運動和疫情之下,許多人被迫放無薪假,甚至被解僱,恰恰揭示了這一群體有多麼弱勢。這些都是政府責無旁貸,必須根本改革,更大幅度的保障勞工權益。

「再出發」的真諦,在於讓弱勢人士過上有尊嚴的重活,這就必須從改革結濟結構入手。與地產商直接相關的是土地住屋議題,這一直是香港深層次結構矛盾的關鍵──許多人連住屋問題都無法解決,又怎能放膽創業、結婚、退休?我們一直呼籲政府果斷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地產商的閒置土地,繼而廣建公屋。如果地產商真心希望香港「再出發」,他們就必須配合政府,把土地釋出,助市民從住屋困局中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