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高官離地是「保就業」計劃最大漏洞
港府上周提出「保就業」工資補貼計劃,連日來受到不少批評,特別是被質疑可遭僱主濫用。政府周二(14日)再度交代計劃細節,宣布兩項修訂以減少濫用機會。然而,計劃最大的兩個問題——目前僱員能否真正受惠與補貼分配會否不均,卻仍然未能解決。面對傳媒追問,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未能盡力回答之餘,反倒質疑提問「騎呢」,態度教人咋舌,令人擔心公帑未能用得其所。
政府將向立法會財委會申撥810億元,用作補貼僱主支薪一半、上限9000元的「保就業」計劃,預計涵蓋150萬名有強積金及公積金供款的僱員,補貼期為六個月,其兩大條件為僱主不可裁員、及所有補助須用於員工支薪上。然而其具體執行被批存在漏洞,特別是難以監察津貼有否被資方濫用。港府周二再提出修訂,計劃原擬讓僱主在1至4月間,選取一個月為「指定月份」計算員工人數及薪酬,現要求員工人數則劃一以3月份數目計算,以防止僱主在4月份「做手腳」,而且在6月發放第一期補貼時,政府會與僱主「對數」,確保3月與6月員工人數相符。
計劃兩大漏洞未堵
然而,即便撇除計劃有否忽略有需要的打工仔、已經失業者未能受惠等問題不說,其執行上的關鍵問題仍未得到解決。第一,目前僱員能否真正受惠始終成疑。政府強調領取津貼的先決條件為不能裁員,但實際上只以對比3月與6月的僱員數目作監察,卻無要求僱主不得解僱目前員工,故目前打工仔能否保住飯碗,始終並無保障。現實中僱主絕對有誘因為之,例如他們可解僱中高薪職員,再以補貼聘請更多低薪員工代替,甚至可藉邀請親友作影子員工,以「私吞」補貼。可是政府將不會核對支薪員工身份,羅致光更明言「不會管」以上濫用的情況,實在匪夷所思。
另一問題是,政府難以確保僱主能平均分配所獲津貼。計劃理論上會補貼僱主向僱員支薪一半,但卻沒有限制僱主調整僱員薪酬,企業管理層絕對有機會「肥上瘦下」,向中、低員工大幅減薪,再將所得的津貼分配予高級員工。更甚者,如職工盟清潔服務業工會總幹事杜振豪指出,好些職業,如在會所、娛樂場所、食肆工作的清潔工,因疫情而出現開工不足、停工等問題,而且行內多以現金支薪,故僱主亦可藉此漏洞將津貼自肥。
高官缺失更為嚴重
政府無法堵塞計劃漏洞,再次折射出政策設計背後的缺陷。《香港01》早已指出,政府高官態度消極,根本無意堵塞計劃的重大漏洞,同時思想流於天真、離地,嘗試以主觀想法「希望」僱主不會濫用漏洞。羅致光解釋未能監察制度的範圍,再次祭出時間倉促、未及應急的理由,此言或許不虛,但其態度卻未能顯示政府有積極跟進問題所在,更何況有關漏洞影響的不止是公帑的運用,更是普羅打工仔能否有效受惠、渡過難關,故實非可以輕視的小問題,政府絕不能單以時間緊迫回應作罷。
再者,羅致光再次以「天真」想法回應漏洞,指出機構若以極端方法節省成本,如用低薪初級職員取代高級職員,實際上並不可行,認為「公司會好快倒閉」,此話明顯忽略實際狀況,不少公司初級員工早已擔當不少中、高級的職務,企業實在難言沒有誰就不行。作為勞福局長,羅致光理應熟知勞動實況,惟他似乎仍停留於象牙塔內,並稱記者提問「天方夜譚」、「奇形怪狀」,認為對有關漏洞的質疑只為「假設」。局長如此不食人間煙火,實在教市民悲嘆。
其實即使象牙塔中人,也應清楚「滴漏效應」之局限,主觀意願希望僱主創造財富後可與民共享,實際卻是社會貧富懸殊日益嚴峻。整個涉及810億公帑的「保就業」計劃,以僱主為領取津貼單位,而非直接幫助打工仔,本質上擺脫不了「滴漏經濟」思維,才會衍生出諸多質疑。坊間甚至已在推算,員工數目成千上萬的大企業如莊臣、美心等,可因此獲得「橫財」以億、甚至以十億計,遠超其正常盈利。這麼簡單可想到的情況,作為問責官員,高官們在制定政策前不是應該盡可能考慮不同的假設與可能嗎?羅致光憑什麼「假設」上述基於現實觀察的質疑將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