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基層住屋困局 政府是時候醒過來

【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基層住屋困局 政府是時候醒過來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對香港造成沉重打擊,劏房戶對此百般滋味在心頭。他們住在容易傳播疾病的狹窄空間內,還要受到業主剝削,對於這個弱勢群體,政府理應千方百計支援,可惜卻只有一些治標不治本的措施。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日前出席立法會會議時,雖然提及若干紓困措施,但在解決房屋這個最重要的民生議題上,竟然說出「土地不足下唯有盡力」、「沒有水晶球預測要等多久」等話,顯然沒有為基層市民着想。

香港人均收入比英法德還要高,看似不俗,實際上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最大敗筆是連住屋問題也處理不好。根據統計處數字,近21萬人住在9萬多個劏房單位內,居住環境惡劣。對此,政府沒有足夠決心為他們提供適切居所,這可從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4年可以得知。隨着疫情的負面效應陸續浮現,更差的日子可能尚未到來,屆時劏房戶可能會增加,公屋資源亦會更緊張,住屋問題勢必更加嚴峻。

津貼不解住屋問題

對於弱勢人士的困局,政府確實有一些紓困措施,例如發放現金津貼便可以讓他們高興一陣子,但多了幾個銅板不可能扭轉住屋問題極其嚴峻的局面。對真正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政府欠缺認識,即使有認識也是殘缺的。長期以來,政府把房屋供應交由市場「自我調節」,把主導權「外判」給地產商,致使自己在有關議題上十分被動。陳帆在立法會會議上重彈「土地供應不足」的老調,其實是政府長期懶政怠政的結果。

其實,香港沒有土地不足的問題。政府可以全面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172公頃)並大規模建屋,最終卻選擇只收回當中的32公頃,反映其決心不足。陳帆聲言會毫不猶疑運用《收回土地條例》增加土地供應,但目前為止我們仍看不到政府有這個魄力──對於超過1,000公頃、由四大發展商持有的閒置土地,政府至今沒有交代會如何處理。其實,倘若當局願意全面收回這些土地資源,陳帆口中「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但政府就是不願意做。

試想像,假如香港政府像新加坡政府一樣,早就在住屋供應上顯示應有的承擔,21萬劏房戶根本無須棲身通風不佳的斗室,暴露於傳染病風險之中。疫情揭示許多基層市民的苦況,倘若港府能夠痛定思痛,反省過往在住屋問題上的拙劣表現,那麼疫情帶來的教訓便有些「價值」,有助香港重新出發。但如果當局依然故我,繼續在土地住屋議題上態度保守,那麼基層市民即使能夠捱過今次考驗,將來再遇不測事件,估計又會再受衝擊。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