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前瞻】民協深水埗霸權漸褪色? 還看能否實幹民生
上屆全港18區之中,除了沙田區民主派以一席之差險些控制當區區議會外,傳統民主派重鎮的老區深水埗,民主派亦是以11對建制派的12席,以一席之差錯失區議會控制權。曾為民協成員的下白田區區議員甄啟榮於退出經民聯後,成為了關鍵少數的中間派,於去年更迫使深水埗區議會取消授權票制度。今屆正值反修例浪潮,選情緊湊,民主派及建制派均須汲取以往經驗,以務實工作贏取選民信任。
要知深水埗為民主派的發跡地。1981年殖民地政府發表《地方行政白皮書》,成立18個區議會組織。當時從70年代艇戶、舊型徙置區、木屋區等居民運動中成立的社區組織協會,其草根社運份子便投身區議會選舉,而深水埗區公屋林立,正好為其落腳之所。公屋評議會的徐劍凌、黃賜群等便首度晉身區議會。由在英負笈歸來的馮檢基引入了英國的競選模式,提出「位置之戰」,偕李植悅於深水埗挑戰1983年市政局的首度直選,開創了民主派積極參與各級選舉之先河。1986年11個壓力團體、居民團體、議員辦事處更合組民協,自此一直雄霸深水埗30多年屹立不倒。
零三效應只是一時三刻
1994年時任港督彭定康取消區議會委任制後,民主派坐掌深水埗區議會長達13年之久,2003年受七一民主浪潮帶動,民協於20個民選議席中更一舉拿下13席,不過到了2007年建制派便全面反攻,民主派喪失區議會控制權,民協亦不斷流失議席,連前主席馮檢基上屆亦於老巢麗閣被工聯會「小花」陳穎欣拉下馬。民協亦因立法會補選一事爆發了退黨潮,要如昔日般在深水埗一黨獨大,似乎已經力有不逮。
民主派於2003年的議席大躍進,不及四年便不僅打回原形,甚至有所倒退,可見政治議題對於民情影響只是一時三刻,遠不及以地區工作及民生事務上一票一票建立起來的實在及細水長流。當建制派動用其龐大資源,深入社區中建立人際網絡,相對起來資源緊絀的民主派必然比下去,因此在社區中逐一敗陣,實屬自然。加上建制派的箍票工作亦日趨完善,從去年兩次立法會九龍西補選可看出,鄭冰舜及陳凱欣得票幾乎一致,分別取得107,479票及106,457票,亦比2016年立法會選舉建制派取得102,286相距不遠,候選人若想單靠政治風暴帶選情,只怕過分樂觀。
多區候選人「忽然出現」
而且今屆選舉深水埗亦出現不少怪現象。今屆蘇屋邨完成重建後,從元州及蘇屋重新劃成獨立兩個選區,以及有「西九四小龍」的中產屋苑之一碧海藍天被劃成碧匯新選區,兩個新選區除了各有民主派及建制派一名候選人外,亦出現多名不經傳的候選人。蘇屋選區除有民協陳銘基及民建聯何坤洲外,自稱獨立民主派的林佩雯從未見其於蘇屋邨有任何公開拉票活動,甚至沒有出席選管會舉行的候選人簡介會,行蹤神秘。有出現於林佩雯提名表格中的老翁稱不認識林佩雯,只曾將提名給予何坤洲。另在碧匯選區,除有民主黨鄒穎恒及經民聯黃永威外,亦有2016年在黃毓民參選名單上、未見於該區宣傳卻又突然於提名期最後一日報名的馬愉生。
除蘇屋、碧匯兩個新選區外,寶麗、長沙灣、南昌北等區皆出現提名期最後一日,突然出現從未於當區出現,大多名不經傳的候選人報名。其中寶麗選區的前黃毓民助理符偉樂上屆同樣是最後一天報名參選南山、大坑東、大坑西選區挑戰民協的譚國僑,投票當日更未有穿上作記認的候選人背心,坐在一角未有拉票,更曾表示自己是「志在參與」。而有傳媒報道,符偉樂去年與內地商人協助世界華人協會租用港島壽山村道豪宅作辦事處之用,遭業主兩度入稟高院追討巨額欠租,令人聯想起上屆電台主持鄭永健向多人提供利益,誘使他們在特定選區參選「鎅票」被判入獄。最奇特者,為報稱律師的李頴彰於10月11日報名於長沙灣寶麗參選,卻在四日後退選,並於翌日改於美孚北報名參選,不合參選為當區居民服務目的之常理。當然,選民難以證實候選人是否「鎅票黨」,但據鄭永健案中法庭裁決,「鎅票」行為確實存在,選民及有關當局不可不察。
深水埗作為當初民主派之發跡地,經歷多年已漸成兩大陣營勢均力敵,除了因為雙方資源上確有巨大差異外,也反映單憑政治議題不能長遠在社區中紮根。民主派於80年代憑着居民運動起家,經歷壓力團體、公屋評議會,及至創立民協,民協至今亦一直是主打深水埗的民生議題而得到居民支持。近兩屆眾多年輕人以民生關注組及社區組織名義參選,有點重走民主派80年代之軌跡,亦是以切身實幹的民生為重,以如霧像花的政治為輕的正確方向。不過區議會選舉亦始終離不開政治操作,「鎅票黨」鬼影幢幢,或擾亂選民投票意向,政府部門實須密切監察,確保選舉公平公正。
【註】下白田選區候選人為:林偉文、甄啟榮、陳澤誠、方智龍;寶麗選區候選人為:麥偉明、符偉樂、譚振宇;美孚北選區候選人為:李頴彰、羅小燕、李俊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