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狂人」約翰遜拜相 「自殺式」脫歐仍是出路?
一如外界所料,英國保守黨脫歐悍將約翰遜(Boris Johnson),終以大比數擊敗外相侯俊偉(Jeremy Hunt),接下文翠珊的黨魁職務,續領導英國走上脫歐之路。可是,自2016年國民以輕微差距通過脫歐公投,英國就像陷入永無休止的折騰,加深社會撕裂之外,亦令脫歐談判陷入膠着。如今支持硬脫歐的約翰遜透過「小圈子選舉」成功拜相,實在應讓民眾重新選擇去留,才能帶領英國走出困局。
素來言論惹火、不修邊幅的約翰遜,當選後隨即嘗試建立溫和形象,團結民心。在發表勝利演説時,支持硬脫歐的約翰遜明言會帶領英國將在限期(10月31日)前完成脱歐程序。同時,他亦用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宣傳伎倆,訴諸民族情感,揚言要領導英國如沉睡中的巨人般崛起。問題是,約翰遜不但面對保守黨的內患、歐盟的外患,更有民意的挑戰,前路難言樂觀。
作為保守黨的壞孩子,約翰遜過去的言論和立場,向來都不是走中庸之道。如今爬上權力之峰,未來如何化解黨內分歧,仍是首要難關。首先,作為黨內領袖,約翰遜已難以聯合侯俊偉(Jeremy Hunt),修補黨內分裂,他反而讓這名原外相遠離政治核心,故如何團結黨內侯俊偉的支持者,仍是一大難關。搞不好的話,更會再現文翠珊時期的黨員叛變。再者,早在約翰遜接任前,財相夏文達、司法大臣郭達瑋、國際發展事務大臣施達偉、外交部國務大臣鄧克勤早已明志「跳船」;反而,約翰遜的內閣名單中,已見多名脫歐派舊將回歸。未來約翰遜如何擺平黨內分歧,求同存異,仍屬未知。
約翰遜要做全民首相 便不能強行闖關
社會上,作為硬脫歐的代言人,約翰遜的立場即使有92,153名保守黨黨員背書,亦難稱為全民意志。是次選舉之所以被稱為英國民主史的一次黨內「小圈子選舉」,英國的國運走向只是維繫於13萬多黨員投票意願,佔全國人口冰山一角。然而,據民調機構YouGov的統計,多達三成七的受訪者認為,約翰遜上台是令人「沮喪」的結果,另有一成人感到「失望」;反之,感到「欣喜」僅有一成。這個小圈子制度強加的結果,在全國支持二次公投和硬脫歐的人數各佔四成三時,又怎能讓民眾對約翰遜的領導心悅誠服?而他執行硬脫歐的正當性又從何而來?
即使約翰遜能化腐朽為神奇,擺平國內一切反對聲音,現實上硬脫歐還須通關歐盟的考驗。平情而論,保守黨甘願捨棄立場溫和的侯俊偉,並把約翰遜送進唐寧街,實為「非常時期,就用非常手段」,目標就是要借作風強橫的領袖,跳出正常的政治博弈,向歐盟爭取較佳的脫歐協議。正如約翰遜在競選時期多次強調,若歐盟未能提供更好的脱歐條件,英國將拒絕支付390億英鎊的脱歐「分手費」,做法跟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差別不大。可是,這種不顧面子的邊緣談判,在以大欺小的情況或能夠奏效,但歐盟的經濟規模早已超越所有主權國家,不但已否定重新談判的可能性,也不太可能向「敲詐」屈服。畢竟,若歐盟現向英國屈服,變相也是向一眾貌合神離的成員國,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
政治本為妥協的藝術,一如約翰遜上台後漸見溫和、向中間派靠攏的作風一樣。不過,英國輪迴脫歐的故事,實非換個領袖可解的死結。前英揆卡梅倫錯判形勢,不明不白地舉行公投,把極為複離的政經關係、影響和可行方案,簡化成二元對立的「脫與不脫」讓民眾表決,本質就是多數人的暴政。如今,若約翰遜真想重建威信,修補各方撕裂,較理想和負責的做法不是強行衝關、一了百了,而是讓民眾經過長達三年的折騰、爭辯後,重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