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權派」惡鬥「四人幫」——美國民主黨的路線之爭
「當權派」、「四人幫」,乍看似是中共文革時權鬥的用語,想不到過了五十多年,竟於廿一世紀的美國政壇重新出現,用以形容民主黨兩條路線日益浮面的矛盾和衝突。
上月尾,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推動一宗美墨邊境事宜的撥款,四名民主黨眾議員聯署反對,指其只會助長拆散家庭、不人道的移民政策。該四名合稱為「The Squad」的議員,是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奧馬爾(Ilhan Omar)、特萊布(Rashida Tlaib)、普雷斯利(Ayanna Pressley),皆是去年中期選舉中首度躋身國會的新科議員。科爾特斯為拉美裔波多黎各人,普雷斯利是非洲裔,奧馬爾及特萊布則皆是穆斯林。四人除了全為少數族裔外,亦皆屬女性,也是黨內的左翼進步派代表,其中科爾特斯更是傳媒的寵兒,成為了年輕人及社會主義回潮的一面旗幟。
此四名新科議員的聲明,引來黨內「當權派」之不滿。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便嗤之以鼻,指「那些人擁有大眾的甚麼的,以及他們的Twitter網上世界(have their public whatever and their Twitter world)……但他們沒有任何跟隨者。他們只有四人,而這是他們所得的選票。」對此輕視之態度,科爾特斯便反撃指,「那些『大眾的甚麼的』是大眾的情感,而把握力量去轉變,是我們在這國家帶來有意義改變之途徑。」雙方你來我往,好不精彩。
事實上黨內當權派及進步派的齬齟,早在中期選舉民主黨重奪眾議院時已發生。當時年屆七十有八的佩洛西欲重掌議長一職,卻遭黨內年輕進步派反對,指需要注入新血,革新黨內領導層。黨內雖然最終達成共識,但兩派在意識形態上的根本分歧,令之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如科爾特斯早前提出的「綠色新政」計劃,佩洛西便對之大潑冷水;奧馬爾捲入反猶風波,黨內當權派便立即嚴厲譴責,令兩派蒙上不少陰影。
再往前回看,其實民主黨的左右之爭,在上屆總統初選中由左派的桑德斯(Bernie Sanders)力撼黨內眾星拱照的希拉里時,已經萌芽。桑德斯以建立全民醫保、提高最低工資、全民大學學費全免、破除金權選舉等議題贏得了口碑。去年末不少採納其主張的素人皆勝出選舉,更令左派的聲勢大振。今年民主黨總統初選的候選人,便紛紛擁抱桑德斯的主張。民主黨全黨向左轉的態勢,經已勢不可擋。而前副總統及本屆總統參選人拜登的民望拾級而下,而跟其同屬上一代政治人物的佩洛西亦面臨新科議員的不斷挑戰。由美版「四人幫」領導的一場左翼「文化革命」,或已悄然降臨到國會山莊上。
這些路線之爭,亦曾出現於幾年前的共和黨內。共和黨內的右翼民粹茶黨運動一直致力挑戰華盛頓的政治精英階層,為共和黨的當權派帶來極大麻煩。其於2013年便威脅要廢除時任總統奧巴馬的醫保法案,否則便拒絕通過任何撥款,最終導致聯邦政府停擺。面對黨內愈加強硬的茶黨份子,時任議長博納(John Boehner)不堪壓力辭職,被視為黨內右翼的一大勝利。
比起共和黨的右翼茶黨份子,民主黨「四人幫」顯然未有可相比擬的政治能量,然而社會日益左傾,黨內新舊交替,佩洛西等「當權派」若一再視此民意之逆轉等閒視之,難保不會使黨爭愈演愈烈,最終導致大分裂。此時特朗普亦樂於推波助瀾,叫那「四人幫」滾回他們的國家。然而該四名女議員中三名都是美國土生土長,其餘一名的奧馬爾早在十歲已移居美國。佩洛西此時也不割蓆,出言維護「四人幫」,斥特朗普排外、種族主義,又稱「多元是我們的長處,團結是我們的力量」。看來在特朗普面前,民主黨縱有眾多紛爭,都仍能達致「We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