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新巴城巴開放到站數據 下一步要做什麼?
香港矢志成為智慧城市,但在開放交通數據上進展緩慢,為人詬病。更諷刺的是,最先開放實時數據的交通營辦商是電車,而非「國企」港鐵;政府推出的「香港出行易」應用程式亦沒有為出行帶來多少便利,因為程式最終也要求網民登入其他專屬程式。
上月,運輸署終於踏前一步,與新巴和城巴簽署諒解備忘錄,兩間巴士公司將會開放實時數據,容許運輸署透過「香港出行易」發放到站資訊,結合現已公開的站點和班次資料供市民查閱。然而,民間不能停留於要求政府和運輸營辦商開放數據,更要商討如何確保數據準確,以及構思如何善用數據。
開放交通數據 便民出行
愈多營辦商開放交通數據,官方和商業應用程式就愈容易整合數據,繼而能夠按價錢、時間、天氣、年齡和身體狀況等條件,替用家度身訂造出行路線和預計到站時間,並可在故障和意外出現後提供替代路線。
根據運輸署和兩巴的諒解備忘錄,兩巴計劃在今年第三季將旗下所有專營巴士路線的實時到站數據,以機器可讀格式上載至「資料一線通」網站,供公眾及業界免費使用,運輸署「香港出行易」手機應用程式會發放兩巴實時到站資訊。另外,署方早前稱與港鐵及其他巴士公司討論類似做法,也承諾研發專線小巴實時到站資料收集系統和流動應用程式,冀於2022年初啟用。
既然有巴士公司願意開放數據,商界和民間也應思考如何有效利用新數據。有本地應用程式公司已經摩拳擦掌,稱當兩巴數據公開後便會升級系統,期望更準確預計車程。若能配合現已公開的路線、收費、站點和預定班次等,將有助市民精準制定行程,分析交通狀況,以及監察服務的可靠程度。
由此可見,開放交通數據能帶來眾多好處,政府應該繼續與兩巴,甚至其他交通營辦商磋商,爭取開放更多數據,若能成事,帶來的效益相信非常可觀。
通用格式保質素 可參考英國
要確保物有所用,政府首先要跟交通營辦商議訂發放數據的格式和質素,英國的經驗值得香港借鑑。英國國會在2017年4月通過《巴士服務法案》,要求巴士營辦商開放評估準時程度和表現的數據,並於2022年前完成。英國政府在去年夏季推出諮詢文件,探討開放數據的規範細則,結論包括:確定數據格式,分兩階段提供路程和收費資料,政府部門承擔大部分的數據整合及發布成本,營辦商須於兩周前傳送新的路線和收費資訊,不呈交數據會被罰款,甚至被除牌。
至於資訊披露和再使用,英國政府傾向要求第三方登記使用數據,註明數據來源,並在懷疑社會出現誤用或惡意使用數據後,授權國防部限制存取。
在香港,運輸署承諾會積極與相關部門協調,籌備開放數據,這點值得肯定。署方曾表示擬用「通用運輸資訊規格」(General Transit Feed Specification,GTFS)格式提供交通工具路線及收費資料。如是者,署方須要求巴士公司以同一格式提交實時到站數據。此外,政府必須明確與營辦商磋商資料使用原則和罰則,盡量方便外間利用數據發展產品和服務,並規管營辦商遵守協議。
港鐵須參與 使成效最大化
香港的交通基建先進,但在開放交通數據上並不先進。交通數據可以為社會和經濟帶來龐大貢獻。英國和芬蘭的應用程式開發者便成功結合交通數據和其他範疇,例如英國的Toothpick程式,教導市民如何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到正在營業的牙科診所並預約診症時間;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Whim程式整合巴士、鐵路、單車、的士和網約車服務,市民可以用月費購買服務,乘客只需預付一定金額,就可選搭各項交通工具,並可預先計劃路程。
在經濟方面,倫敦交通局曾委託顧問公司估算,開放交通數據每年為倫敦帶來1.3億英鎊(約13.3億港元)的經濟效益,當中,僅是省回的候車時間已值7,000萬至9,000萬英鎊(約7.2至9.2億港元),商人亦利用數據研發手機應用程式,每年可產生1,200萬至1,500萬英鎊(約1.2億至1.5億港元)收益。
港人期待一個能滿足出行需要的手機應用程式,政府與各交通營辦商應持續開放更多關乎出行的數據。當中,港鐵是最多人乘搭的交通工具,每日接載約550萬人次,政府作為港鐵大股東,更應該推動港鐵開放數據。一旦港鐵參與其中,將可帶動其他交通營辦商跟隨,應用交通數據的產品和服務才可發揮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