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學習=課外活動? 多元發展還需統一評分
2019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報考應用學習學科(乙類學科)的考生有3,803人,佔日校考生人數(48,403人)7.9%,當中最多考生報考的科目分別為西式食品製作、航空學及甜品及咖啡店營運。事實上,應用學習推行十年仍未得大專院校認可,反映當局推動新學制多元發展不力。要提高新課程的認受性,當局還須先檢視科目的評分制度缺陷及課程質素,讓學生可突破傳統選修科目的限制,選擇合適自己的課程。
應用學習不應淪次等選修科目
教育局自2009年起實施新學制,以推行「更靈活、更連貫和多元化的高中課程」,透過均衡而寬廣的高中課程,讓學生各展所長,職業導向教育作為新高中課程的一部分,與新高中的主流科目互補。目前文憑試科目共分為三個類別,包括甲類:24科高中科目(4個核心科目及20個選修科目)、乙類:應用學習科目及丙類:其他語言類別。
教育局2005年的《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投資香港未來的行動方案》提出了應用學習的發展方向:「這些科目被視作與新高中選修科目地位相若,並可連結至不同的升學及就業途徑。當資歷架構發展完備後,學生修畢職業導向教育的科目,有關單元的資歷將獲承認,並可作為進修及在相關行業發展的基礎。」
然而,報考應用學習科目的學生不多,今年全體DSE日校考生中有7.9%人報考乙類應用學習科目,比去年微升0.2個百分點,比首屆的6.9%,亦只微升一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在24科應用科目當中,考生集中報考數個科目,新媒體策略等科目,報考人數更低至零。
當然,考生選科取決於多種個人因素,但課程認受性不足實為學生卻步的主因。目前,在聯招大學的名單中,只有教大全面承認應用學習作為文憑試選修科成績,其餘的大學則只有認可個別學科,甚或視之為無關痛癢的其他學習經歷。局方應與院校有充足的溝通,讓修讀應用學習的畢業生資歷、技能得到認可,向社會推廣及說明多元發展的課程設計,讓其得到社會重視。
可惜的是,在爭取承認的同時,應用科目的評級方式與傳統選修科目尚未看齊。當局於2018年文憑試起採用新修訂的評分制,在「達標」和「達標並表現優異(I)」的評級上,增設「達標並表現優異(II)」一級,相當於選修科目第四級或以上。然而,應用學習課程評分仍與甲類最高5**相差甚遠,淪「次等」的選修科。當局劃分甲、乙類學科時,曾稱其地位相若,但兩者評級至今仍未劃一,有違多元發展的原意。以大專升學為目標的學生無法投入應用學習課程,只能繼續受限於傳統課程選擇。
有人認為應用學習的課時僅佔兩年,授課時數不及甲類科目,亦不設公開試,評核工作由個別課程機構負責,統一評級會構成混亂。不過,當局應貫徹多元學習的原則,職業訓練、技術科目應得到認可,課程內容、課時及評核安排可作進一步調整,並持續提高課程的質素,多元發展不應止步於能夠修訂的細節。
目前考評局為確保評核水平一致,會負責調控由課程提供機構呈交的評核成績,個別課程亦會要求學生參加指定的專業考試,以獲取相關行業的專業資格。當局可考慮完善及擴展有關機制,助應用學習建立更有系統的專業評審。
長遠而言,政府還需擴展職專教育,予有意以技能發展為主的學生其他選擇,盡早接受行業所需的技能訓練。就此,「01倡議」已提出復興「職業訓練高中課程」。
主流科目的限制未能完全配合學生興趣,應用學習是着重技能訓練的選修科,亦有助學生獲得專業知識及資歷,不應只被視為課外活動。當局應調整課程制度,給予學生更多元的選擇。
新學制檢討(中期)實行主要措施的重要日期 | |||||
主要措施 | 到 2013/14 | 2014/15 | 2015/16 | 2016/17 | 2017/18 |
應用學習 | 持續開辦應用學習課程,以提供多元選擇 檢討撥款以支援學校推行應用學習 強化導引課程,幫助學生對應用學習作出明智選擇 鼓勵課程提供機構提供以英語授課的課程,以支援學生的不同需要,例如非華語學童。 |
||||
為應用學習統籌主任提供專業發展課程,以便讓他們更好地支援學生 | 探討與資歷架構掛鈎 | 提早在中四試行應用學習課程,研究其可行性和成效 | 研究與其他課程的銜接 | 檢討應用學習課程的評級機制 | |
(來源:新學制中期檢討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