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山竹】連串防災措施後 大澳水患未減 更多「大澳」在後頭
大澳除了是旅遊熱點,每逢風暴前後,也是港人焦點。2008年,這條漁村兩次受重創,斷電斷路,海水倒權,水深及胸,居民難忘猶如身處孤島的一刻。其後,政府雖增建防洪措施和展開定期演習,治理水患仍然未竟全功。今次山竹來襲,官民不敢怠慢,離島民政處在本周四(9月13日)宣布安排旅遊巴士在周六(15日)接載大澳居民到附近的臨時庇護中心暫住。
好不容易,大澳水患才獲重視。更甚者,香港還有不少類似「大澳」的社區,居民抱怨安全問題未獲處理,亟待政府着手處理。
大澳水浸不是新鮮事,位處低窪,遇上天文大潮和風暴潮,河涌水位上升,陸地受浸。
2008 年,大澳兩次受襲,規模遠超遇期。六月黑雨導致斷電斷路,九月颱風黑格比導致海水倒權,水深及胸。居民損失慘重,政府的應變工作緩慢,事後才醒覺救援裝備嚴重缺乏,例如大澳消防局欠缺小艇,受盡抨擊。
吸取教訓後,政府在 2009 年 4 月制訂緊急應變計劃,聯繫政府部門和地方團體,視乎海平面高度展開水浸預警、疏散及救援,以及水浸後的緊急支援。同年十月,強颱風鮎魚大有侵襲華南之勢,居民擔心水浸重臨,早早置高傢具,避免受淹。政府部門和地區組織也各自進行預防工作。然而,鮎魚中途改變路徑,對大澳和香港的威脅才得以大大減低。也因如此,考驗尚未來臨。
其後幾年,政府每年進行模擬救援及疏散演練,又陸續展開改善工程,試圖減低水患。2013年,土木工程拓展署完成主要河道一涌河堤和相關污水雨水系統改善工程,又於永安街及太平街裝置可拆卸擋水板等。
然而,總值1.5億元的工程,成效成疑。有居民反映河堤建成後,發現河堤另一端的街市街,水浸情況加劇,水退速度也減慢。去年颱風八月底天鴿衝擊,前段所說的考驗出現了,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有擋水板漏水,另有擋水板阻礙去水,圍起之處成「蓄水池」,池內店鋪受困,水深及胸,店主眼看海味浸壞,憤憤不平。
若果山竹威力比黑格比和天鴿強,路徑又相若,單是風暴潮也有機會導致大澳水浸。觀乎新增防洪措施缺失,加上泵房改善工程預計明年才完成,居民處境不容樂觀。他們應是最不願山竹來襲的香港人。
更令人擔心的是,政府有意複製「大澳」防災模式到其他低窪地區。根據保安局文件,觀塘民政事務處為鯉魚門制訂類似應付大澳的緊急應變計劃,而且正進行修築海堤及石籠護土牆工程,又完成安裝擋水板,減低水浸的破壞力。無意批評政府的救災工作,部門上下也盡力安排防風防洪物資,但當大澳工程有所缺失,外界難以對複製版本有信心。
事實上,有更多地區需要特別支援。政府指出除了大澳和鯉魚門海旁,屯門聯安新村、屯門家和里、深井新村、西貢南圍也是低窪地區。政府尚且稱已設立跨部門聯合預警系統,但長洲、新田和其他近年出現災情的地方,支援同樣不足,依靠當地居民自救。
去年「天鴿」摧毀長洲光纖電纜,居民不能撥打手提電話。新界北部的農田和村落屢遭豪雨蹂躪,海道渠務治理工程進度緩慢。《香港01》日前航拍追蹤新田水浸因由,正是由於排洪河樽頸位堆滿垃圾,河水倒灌。河道改善工程無期,更令村民絕望。 |
香港是沿海城市。不少研究指出,未來海平面上升,而風暴愈來愈兇猛,沿岸地方首當其衝,防禦措施不能鬆懈。有環保組織提出政府應該進行「氣候脆弱性」評估,檢視停車場、玻璃幕牆、戶外懸掛裝置、電機房、以至大廈斜坡是否能抵抗極端天氣。香港需要一個更長遠,更全面的防災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