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車禍檢討】九巴擬加裝安全帶、睡意警報器 從此零意外?
九巴管理層最近出席聽證會,稱擬為公司旗下長途線巴士的上層座位加裝安全帶,以及積極引入監測車長睡意系統。利用硬件改善及科技應用,致力確保乘客旅程的安全,方向固然值得肯定;但車禍根源仍離不開巴士公司目前的營運模式,單靠硬件改善,難以稱得上為對症下藥。
九巴管理層昨天(9月12日)出席香港專營巴士服務獨立檢討委員會所召開的聽證會,表示計劃為公司旗下1,000架長途線巴士的上層座位加裝安全帶,同時透露正積極試行監測車長睡意系統,並初步取得不俗成效。透過多方面的硬件改善及科技應用,以確保乘客旅程的安全,方向固然值得肯定;但車禍根源仍離不開巴士公司目前的營運模式,倘若業界始終未能痛定思痛,針對問題癥結對症下藥,巴士零意外只會遙遙無期。
「未來」的上層座位安全帶
常乘搭的士、小巴的讀者也許會感疑惑,為何在公共巴士內並非所有座位均設有安全帶。現時,大部分巴士只在沒有遮擋的座椅設置安全帶,例如上層前排的第一行座位。然而,法例並沒有規定在以上位置以外的地方設有安全帶。
其實,如此有限度的安全帶裝置,也是經歷了漫長時間才被陸續引入於專營巴士車廂內。在1997年前,法例只規定私家車、的士及小巴等較小型車輛須提供安全帶,直至2007年,政府才再度增加對巴士提供安全帶的規管,要求新購買的車輛、以及現役1997年後出產的巴士須在無遮擋座椅安裝安全帶。其實,當時亦有建議要求巴士所有座位裝設安全帶,惟政府在研究過後遭拒絕,原因為該舉措能「帶來的額外安全效益未必如預期般大」。
誠然,單靠一條安全帶,也不可能徹底將巴士意外死傷歸零;但安全帶的設置,卻旨在為乘客提供最基本的保障。須知道,巴士上層遠離地面,在意外發生時產生更大的危險性。有專家提醒,巴士意外中的求生之道,乃時刻保持清醒。可是,在香港,每天須長時間工作、跨區通勤的打工仔如恆河沙數,故「奪去」他們能在巴士車廂內休息片刻的空間,未免過於不近人情。因此,在無法要求乘客保持警剔的時候,能從意外手中拯救乘客生命的,便只餘下安全帶。
在情在理,專營巴士的營運者有責任盡快在旗下車輛中裝設更多安全帶。九巴願意斥資二億元,為過千架巴士增設上層座位安全帶,固然能夠理解成對過去大埔車禍的補救措施,但「遲到好過無到」,願意承擔後果的九巴,總比不願仿效的城巴與新巴顯得更具責任心。城巴與新巴均訴諸「少人戴」的理由,認為加裝安全帶為浪費資源,拒絕學效同業,並稱只會在政府資助的情況下作出配合。雖說政府亦有責任保障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但營運方諸多推搪的態度,卻為人不齒。不過無論如何,政府亦須為巴士車費把關,以防任何一間公司以加裝安全帶為名,借故加價。
睡意警報器能教車長不再打盹?
另外,九巴亦於6月在四輛巴士上測試睡意警報系統,透過臉部辨識技術,向打瞌睡的車長發出聲響及震動,初步稱證實有效,並獲工會正面回響。正如《香港01》一直所言,運用先進科技以改善行車的安全水平,雖然在執行上細節仍須細心規劃,以免對早已飽受壓力的前線車長百上加斤,但方向在總體上仍然可取。
但歸根究柢,疲勞駕駛的元兇乃在人手不足、前線車長工時過長等問題身上。卓越的科技,也未能解救長時間值勤車長於疲憊的身心。正如澳洲公司Seeing Machine的行政總裁,曾就其巴士睡意警報系統的成效回應傳媒:「我們發現司機普遍很快學會不被分心。但即使如此,你仍不能使司機不感疲累。」若然業界繼續不正視車長人手短缺、現識司機須過勞工作等結構性問題,單靠上述所提及的科技應用與硬件改善,車禍慘劇可料無從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