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油開發毀林 中馬須有所警惕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餅乾、杯麵、牙膏、洗髮水及化妝品等棕櫚油產品無處不在。早前,中國宣布擴大馬來西亞棕櫚油進口,並開展兩國棕櫚油生物燃料合作計劃;另一邊廂,歐洲卻逐步淘汰並降低棕櫚油進口量,為何中歐態度有別?棕油貿易存在哪些危機?

棕油貿易支撐大馬經濟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前(20日)與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舉行會議,雙方簽署五份合作備忘錄,提及中國將進一步擴大棕櫚油及其他特色農產品。馬哈蒂爾表示:「我很高興,中國政府表示會進口更多大馬產品,特別是棕櫚油」,他又表示希望中方理解馬來西亞的處境,增加投資,幫助解決馬國的嚴重債務問題。有消息指,馬來西亞政府的總負債超過1.1萬億馬幣,達全國GDP80%。中國是馬來西亞長期貿易伙伴,正如馬哈蒂爾所言,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中馬關係能否保持穩定發展,對馬國經濟的影響舉足輕重。

馬來西亞8月17日至21日到訪中國,展開為期5日的訪華行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周一(20日)上午於北京人民大會堂為馬哈蒂爾舉行歡迎儀式。(路透社)

馬來西亞目前為世界第二大棕油生產與出口國,其中88%棕油產量供出口之用,當地超過49萬人依賴棕油行業維生,2017年出口量達到800億馬幣,棕油出口直接影響其國民生產總值。然而,現時棕油產業正面對重重難關,歐盟議會在去年通過法案,宣佈將在2021年前逐步停止使用由棕櫚油生產的生物燃料。另一方面,印度也宣布提高馬來西亞棕油進口稅至30%,使馬來西亞棕油出口面對雙重打擊,貿易壁壘顯著,有分析指,其棕油行業在未來數年將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全球棕油市場亦維持低價走勢。

中國在加強與馬來西亞棕油貿易方面其實早有計劃,今年二月,中國駐馬大使月宣布中國對馬來西亞的棕油進口不設上限,並開展棕櫚油生物燃料和橡膠方面的合作,大馬棕油局與清華大學將聯手研究在中國數個省份使用B5生物柴油。另外,馬來西亞種植及原產業部長馬袖強預計,中國兩年後將成為馬來西亞棕油最大市場。

在當地棕油產業水深火熱之際,回顧馬哈蒂爾一直對中國「一帶一路」項目及引入中方投資態度模糊,中國的種種舉動,無疑是對馬來西亞政府釋出善意,以貿易措施促進兩國關係。

收集得來的棕櫚硬脂,先經特別處理,隔走沙石及垃圾,然後在(圖左)「反應斧」加入酸、甲醇等提煉及淨化,產出生物柴油。(胡家欣攝)

生產棕油致毀林 歐盟懸崖勒馬

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棕櫚油產業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資料顯示,平均每小時即有300個足球場般大的雨林消失。2016年馬來西亞棕櫚樹種植面積已達574萬公頃,約佔馬國土地總面積17.37%,較2015年增加1.7%。棕油種植園大部分都是從熱帶雨林轉變而來,綠色和平指,企業為了騰出空地種植油棕樹,不惜以砍伐甚至火燒的方法,清空大片的原始森林,摧毀生物的棲息地,甚至引起森林大火。此外,不少媒體揭發棕油生產商為了達到利潤最大化,不惜以抽乾地下水及燃燒泥炭沼等違反環保原則的方式開墾農地,油棕樹種植不當可能會破壞碳平衡,導致溫室氣體增加,造成地球暖化。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棕櫚油生產所帶來的環境與社會影響》報告中指出:「因大規模的單一栽種油棕所需的範圍廣闊,以致擁有高保護價值的熱帶森林和其他生態區皆遭破壞及清除土地。」

開發商墾地發展棕櫚油園,破壞雨林原有的生態。(綠色和平圖片)

生產棕油所衍生的環境問題,包括土壤侵蝕、水源污染、空氣污染及對動植物的侵害多年來一直為環保人士所詬病。

有見及此,歐盟決定於2021年禁止使用棕油生物燃料,決議通過了一項關於歐洲棕櫚油和其他植物油出口的單一認證系統,通過可持續棕櫚油認證(CSPO),可確保各類植物油是在可續環境中生產。法國與德國隨即行動,根據歐盟可再生能源指令,研究修正生物柴油中使用棕櫚油的比例。

 

位於馬來西亞與印尼等棕櫚油生產商為提高產量,不惜過度開墾雨林,換來生態災難。(Getty Images)

國際關係不能只談經濟貿易

除了環境遭受破壞,棕油企業連帶的童工問題、勞工剝削、原住民土地被掠奪等問題亦嚴重影響當地民生,民怨累積,若中國繼續支持此等貿易,反而有機會令馬國國內對中國產生不滿。就外交關係角度而言,擴大棕櫚油貿易未必是長遠而有效的方案,中馬兩國在發展貿易之餘,均須考慮環境生態的平衡,在計算經濟利益同時,注重環境成本及民生,才是兩國關係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由東南亞國家進口中國的棕油及棕油產品數量顯著上升,滿足國內需求固然重要,但中國若不提高進口商品的環保標準,等同助長及縱容他國發展「高污染、高排放」的商業模式,間接參與去森林化(Deforestation)及間接進口森林採伐,因此,政府不但要監測進口商品的質素,亦要留意其生產過程。不過,當地經濟及民生問題始終要靠當地政府從根源解決,馬來西亞政府應在棕油生產的過程進行規管及監督,敦促產油商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以確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