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鈔票】體現香港精神 與其用粵劇演員 不如選擇已故偉人?
粵劇設計的100元新鈔,網民大肆吐糟,認為堪比陰司紙。要透過鈔票體現香港文化和身份,又要避開負面聯想,實在不易。若要表達承傳藝術文化,大可選用其他已故演藝人物。若要展示香港特色,也可以選取其他自然或生活主題,例如霓紅燈下的街景、花市、茶餐廳、公屋遊樂場,以至大廈竹棚。
金管局本周二(7月24日)宣布發行新鈔票,三間發鈔銀行首次統一了每個鈔票面額背面的設計主題,而主題與香港相關,包括金融中心地位(1,000元)、世界地質公園(500元)、粵劇(100元)、在港棲息的蝴蝶(50元),以及點心和飲茶文化(20元)。
新鈔更新了防偽特徵,又設有點字及手感線等,又可配合手機應用程式讀鈔,以便視障人士辨別鈔票面額,值得肯定。不過,最熱烈討論的是鈔票設計,尤其是100元鈔票設計。
粵劇在香港蓬勃發展,甚至吸引外國人專程來港學習,追尋學習粵劇傳統。納入此種藝術在鈔票主題,概念上並無問題。然而,在鈔票描繪小生花旦,難免帶點陰森恐怖。港人聯想到陰司紙,也可理解。也許外界不能要求修改設計,但假設有幸重作而保留粵劇主題,可以改繪粵劇舞台。若可調整主題,則大可選用已故演藝人物,李小龍可說是不二之選,彰顯融合中西文化,容納百川的武術成就,相信港人普遍接受。
相比起其他地方,香港近期的鈔票也較少選用指定人像,多用瑞獸和風景。金管局自家發行的十元塑膠紙幣,則用抽象圖案表達建築意念,更被作家兼學者 David Standish 評為世上十大漂亮紙幣。在港英年代,發鈔銀行曾經使用人像鈔票,為人熟悉的,是英女皇伊利莎白二世頭像;二戰前則是英皇喬治五世及六世肖像的鈔票。
有一點注意,世界通則是除了在任君主,鈔票頭像多是已故人物,而非在世人物,有一說是避免個人崇拜。美國甚至立法訂明禁止在世人物出現於美國硬幣。至於銀行如何細選眾多留芳後世的代表呢?參考英倫銀行的意見,人選是能夠影響英國思想、創新、領導能力、價值和社會,貢獻當地文化,也能反映英國社會的多元特質。一些未有共識,充滿爭議的人物也不會被採用。
英倫銀行在 2014 年更加廣邀民眾推薦 20 英鎊鈔票肖像,通過委員會審核後,製作一個名單,最後選出畫家JMW Turner,預計 2020 年推出。過往,英國鈔票印上科學家牛頓、法拉第、政治家丘吉爾、小說家狄更斯、莎士比亞等偉人。法國曾經印有小王子及作者的 50 法郎鈔票,更是旅客收藏之選。
香港的金管局和發鈔銀行大可參考,遴選對香港文學、科學、經濟等範疇有傑出貢獻的巨匠,印在鈔票上。除了深入民心的偉人,港人也應對默默無聞但成就香港的小市民,例如建築工人、搭竹棚維修的大廈的人、以至清潔工友。沒有他們汗水,何以搭起這個國際城市?此舉帶出訊息相當明顯:香港不只是金錢城市,也能孕育各方面的人才。
香港不乏以動物和景象為主題的鈔票,新鈔票就包括蝴蝶及地質公園,過往有萬宜水庫、東平洲、維港兩岸等。其實,霓紅燈下的街景、花市、茶餐廳、公屋遊樂場,以至大廈棚架,也是港人經常回憶,世上獨有的景觀。下輪鈔票設計,不妨考慮上述主意。
隨着新鈔票面世,電影道具鈔票也要「與時並進」。不過,關鍵仍然是能夠安全使用,毋須擔心被控複製流通紙幣。金管局早前與業界商討簡化申請措施,以及附上道具鈔票的尺寸範本,要求列出「道具鈔票」設計等,望業界不再誤墮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