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節出爐 消暑活動選擇多 惟訂立博物館政策才有效管理
康文署將舉辦「香港博物館節2018」(博物館節),轄下的23間博物館和文博單位會推出超過百項節目和活動,有助推廣香港的博物館。近年博物館節目和活動受市民歡迎,博物館節的觀眾層面可拓闊至遊客,成為文化旅遊項目。不過,當局現時對於博物館和其節目/活動的宣傳、推廣較零散,未能聚焦於重點推廣項目,須訂立博物館政策,才能有條理地管理、宣傳博物館。
博物館節有潛質成為文化旅遊項目
香港博物館節2018資訊:
博物館節將於下月23日至7月8日舉行,主題是「博物館輸入中…」,寓意博物館節創造了一個讓市民與博物館積極對話交流的平台。節目和活動分為四大類別,包括博物館節特備活動系列、反轉博物館活動系列、展覽及電影系列和教育及推廣活動系列,涵蓋文化、歷史、藝術、電影、天文、科學、考古和文物復修範疇,例如虛擬實景遊戲、觀星活動、同樂日、電影活動和文化導賞團等。
康文署助理署長陳承緯表示,去年香港的博物館錄得近700萬入場人次,期望今年進一步推廣本地博物館。根據旅發局2018/19年度的工作計劃,旅發局會向旅客宣傳文化藝術活動,例如法國五月、光.影.香港夜等等,但當中並不包括博物館節。雖然博物館節的國際知名度不高,但博物館節自三年前推出,現已發展為一年一度的夏季大型文化盛事,為期超過半個月,規模與大型的藝術及文化活動無異,可以推廣成為文化旅遊項目之一。
康文署舉辦了一系列的節目和活動予市民參加實屬好事,而近年的博物館活動深受歡迎,當局要將活動包裝作為旅遊項目,推廣給遊客,也不是難事,惟須加強「觀眾拓展」範疇。事實上,康文署有能力開拓觀眾源。立法會文件顯示,康文署在2016年1月推出為期一個月的「優遊博物館」觀眾拓展計劃,免費開放五間收費博物館,該月的博物館入場人數超過30萬人,較2015年同期上升了近六成,當中增幅最大的是科學館,入場人次增加超過一倍,可見計劃成效不錯,故康文署延長免費開放常設展覽及調低票價,吸引更多人入場。
香港藝術館現時閉館復修,2019年重新開放,按圖放大藝術館的「過去、未來」:
要加強推廣博物館 必須制定博物館政策
不過,觀乎旅發局的工作計劃,旅發局視博物館為「景點」,有意向旅客推廣,但宣傳較為零散(即短期宣傳計劃,以特別活動/節目為主,而非宣傳博物館本身);如果要將博物館拓展到旅客市場,不能只靠康文署的宣傳工作,旅發局的角色也很重要。至於宣傳推廣的工作要如何分配、如何制定宣傳策略、將來的重點發展方向是什麼等問題,當局均須思考,而博物館政策正正有助政府有效及有系統地管理博物館。
博物館政策為文化政策的一種,非指訂立條例,多為討論博物館的發展方向和有關文化的推廣,有助實踐文化傳播和教育的目標。不同的地方會因應自身的歷史背景制訂不同的博物館政策,例如台灣文化建設委員會提出了「多面向文化政策」,而台灣正正有不同大大小小的民俗、地方博物館,博物館政策自然可以此為主軸,推廣多元文化。
世界各地博物館一覽(按圖放大):
康文署轄下有23間博物館和文博單位,它們「各司其職」,大致可分為三大類:歷史、藝術和科學。如上述提到,博物館的節目、活動和常設展覽涵蓋的範疇很廣,要有效推廣,必先選定重點推廣項目或博物館,令大眾更易接收和消化宣傳訊息。以英格蘭的博物館政策為例,當地的Museum, Libraries and Archives Council提出了「區域文藝復興計劃」(Renaissance in the Regions),在英格蘭的九個行政區內分別設立一個「地區中心」(Regional Hub),每個地區中心最多可選出五個旗艦博物館,「被選中」的42個館就能得到政府補助和成為重點推廣的項目。計劃可引起良性競爭,博物館也有誘因去改善服務。
其實香港的博物館並不少,也能吸引大眾到訪,發展潛力大,惟需一個完整的發展計劃,不僅在於宣傳(宣傳計劃也應分長、短期)方面,還應該討論每個博物館的定位、選定旗艦博物館、為博物館發展定目標和方向等等,才能提高博物館質素至國際水平,否則再多的博物館節、活動都無法有效地向外推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