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沒有夢想】「七宗罪」蒸發700億 小米還會遠嗎?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做人如果冇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呀?」是周星馳電影的名句,若換成「騰訊如果冇夢想」又是否與鹹魚無異呢?日前,內地網站流傳一篇以《騰訊沒有夢想》為題的網文,其後更誤傳騰訊創辦人馬化騰的回覆,令騰訊市值一度蒸發700億元。作者批評騰訊忽略了「產品創新」這一環,但這同時為一間科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確,觀乎Facebook、阿里巴巴的例子,科技企業只須專心做好「本業」即可成功。同為科技企業的小米是冒起得最快的內地新經濟公司之一,早前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市值或過千億美元。現時小米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騰訊犯的錯,小米有犯嗎?

《騰訊沒有夢想》全文長達12,000字,文章開首已經點出了重點:「這家快20歲的公司正在變得功利和短視,他的強項不再是產品業務,而是投資財技 。」

全文如下:

+16

騰訊忽略創新 轉為「投機」

文章作者中國虎嗅網作者、自媒體(自由撰稿人)潘亂,他對騰訊的評價:「在用一種它自認為最科學的經營方式在經營一家科技公司,在實戰中忽視了一家科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應該來自產品創新。」潘亂多次在文中強調騰訊忽略創新,轉為「投行思維」,包括任用兩名前高盛高層擔任要職,主理企業日常運作和戰略規劃。

左圖為抖音;右圖為微視(網上圖片)

的確,騰訊漸漸由「投機」取替創新之路,產品、服務被指有抄襲之嫌。以短視頻為例,現時最受歡迎的短視頻和直播平台非抖音莫屬,但其實騰訊早於2013年推出了短視頻分享平台微視,可惜在短視頻發展得火熱之際,微視卻因內部問題(如總負責人離職)逐漸式微,最後騰訊索性把微視「下架」。直至抖音日活量(使用熱度指標)上億,曾在蘋果商店(Apple Store)奪下2018年第一季下載量全球第一,騰訊才後知後覺,微視在下架五個月後復活了。騰訊透過整合內部流量、資源,希望微視快速崛起,但被指模仿抖音。

在過去五年至今,微視可算騰訊較為創新的代表作,但發展未如理想。事實上,由五年前起,騰訊先後注資搜狗和京東,由此可見,騰訊已經不再專注於產品、技術研發,反以投資方法推高公司市值。騰訊去年市值從2,000億美元飆升到近5,000億美元,一度超越Facebook,而其市值暴漲與注資行為息息相關。騰訊於2016和2017年分別創下投資初創企業(行業涵蓋電商、電動汽車、在線教育平台不等)179億美元和104億美元的高紀錄,當中以內地食評及外賣網美團點評的投資額最大,高達40億美元。

+3

無疑,投資不是錯,也不是罪,但忽略創新而轉為「投機」才是最大問題。這與公司實際業務無益,收入的「水分」(投資帶來的回報)只會不斷增加,即使公司市值一漲再漲,亦不代表公司透過實際業務所賺取的同時增加,「水分」會分薄實際業務的收益,令其競爭力下降。觀乎Facebook、阿里巴巴等科技企業的例子,在本業專注創新即可成功。騰訊的產業服務以多元見稱(包含社交網絡、大眾媒體、電商、網絡遊戲),而其「致命傷」在於只懂模仿和欠缺創新,何不把「投機」的精力放於研發產品、服務之上?

給小米的啟示:走出模仿陰霾

近日,科技界的焦點落於與騰訊一樣自稱「互聯網企業」的小米身上,小米固然不能與騰訊相比,但騰訊所犯的「七宗罪」也值得小米反思。

小米於本月3日正式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來港上市,將成為香港首家以「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的新經濟企業,里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為聯合保薦人,市場估計小米市值過千億美元,可集資至少100億美元。

不過,小米正正因為「模仿」問題而一直未能進入香港市場,小米面對的處境與騰訊相似-缺乏創新。如上述提到,欠缺創新是科技企業的致命傷。小米的產品多次被指模仿蘋果和其他品牌:

小米管理層強調小米是一間「互聯網公司」。(路透社)

小米創辦人雷軍將小米定義為「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但去年小米智慧手機的收入超過800億元人民幣,佔總收入的70.3%,其次的「生活消費產品」也估總收入的20.5%,兩者相加的硬件產品佔總收入超過90%,可見小米仍靠硬件產品賺錢,暫時說不上是互聯網公司。創新對於科技公司而言十分重要,不論其發展領域為硬件抑或軟件、互聯網服務(如騰訊)。誠然,模仿是創新的第一步,但小米至今已經模仿了快要十年,理應有能力創新。

中國市場為小米帶來的「成功」並不能成為小米走向國際化的動力,畢竟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知識產權,包括香港。投資者一部分的信心往往來自公司產品的創新,例如蘋果長期得到一群忠實粉絲擁護。小米若要在港站穩陣腳,必須一改以往「模仿」之風,展示創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