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關係‧觀察】中俄關係存暗湧 敵人的敵人不一定是朋友
中國和俄國斯近年大多同氣連枝,它們不但在聯合國的投票取態相近,而且在國家主權、人權、北韓發展核武等議題上立場大同小異。它們的「結盟」,往往是美國的心腹大患。然而,中俄關係實非鐵板一塊。俄國多年來一直寄望鞏固其在歐亞和遠東地區的利益,但中國近年的高速發展,為它帶來不少威脅,俄國不會完全對中國不存疑忌之心。只是按目前國際局勢而言,中俄關係應該不會出現急速惡化的局面。
在習近平成為中國領導人前,中俄雙方已逐漸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繼1994和1996年後,時任中共領導人江澤民在2001年與普京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為日後建立能源夥伴關係奠定重要的基礎。繼任的胡錦濤在2012年就深化戰略夥伴關係簽訂多份協議,強調在相互利益、互信和平等的基礎下促進雙方貿易關係。
習近平年代中俄關係有何利好因素?
無論如何,習近平繼位後,矢志進一步加強中俄的合作關係。2014年,他與普京簽訂新的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取代胡錦濤時代所簽訂的舊協議。無獨有偶的是,在簽訂新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前,西方因極不滿俄國把克里米亞歸入其領土範圍而對其實施制裁,俄國更有與中國以至亞洲建立更深入政、經等方面的合作以保障自身的利益。其中最具標誌性的例子,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達成40年的能源供求協議,當中包括建立長達3000公里的「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此外,中國人民銀行和俄羅斯中央銀行在同年達成以1500億人民幣兌換8150億盧布的協議。
更重要的是,中俄兩國近年的政經意識形態重新走向接近,這對兩國建立緊密的雙邊關係有莫大的幫助。在政治層面,中俄均傾向推崇強勢有為政府作主導的管治模式,相信西方民主自身有明顯的缺陷,與此同時他們認為西方民主國家在人權議題上存有雙重標準,不宜仿傚。在經貿層面,中俄均認為自由貿易和自由市場理論是西方衝擊它們國家主權和穩定的詭計,但它們亦有需要與西方國家進行貿易,所以它們會採取局部開放但常存疑心的態度去處理國際貿易的議題。為了減低對西方經貿框架的倚賴,中俄分別制訂「一帶一路」戰略框架和建立歐亞經濟聯盟以作抗衡,它們近來還寄望透過上海合作組織去協調兩者的運作。
還有,中俄不時針對美國在東亞地區部署各種導彈系統進行聯合軍演。另外,中國默許俄國在克里米亞擁有實然主權,俄國則以與中國聯合在南海軍演以表達對其的感激和支持。就北韓發展核武一事上,中俄發表聯合聲明,既直接表明兩國對解決這個問題的決心,亦間接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合作建基於對付共同敵人 中俄潛在衝突不容忽視
可是,以上促進中俄關係的利好因素,均建基於它們目前面對共同的敵人和威脅,但倘若日後那些威脅的危急程度有所減退,兩國是否仍有如此大的動機去維持緊密的戰略夥伴關係,實存疑竇。況且,中俄在遠東和歐亞地域上的地緣政治利益並非無時無刻也相近,倘若處理不當,隨時會為日後雙方出現衝突埋下伏線。
首先,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框架定必觸及俄國建立歐亞經濟聯盟的勢力範圍之內,俄國並不會輕易把那些地盤拱手相讓。尤被西方國家制裁後,歐亞地區和遠東地區對俄國來說可謂至關重要。但「一帶一路」戰略框架落實後,俄國很可能需與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重新釐訂合作協議。由來競爭對手的出現,俄國的既得利益很可能會受到削弱。
而且,俄國建立歐亞經濟聯盟並非單純為了增加自身的經濟利益,而是有突顯自身乃貫穿歐亞的強國的意味。中國否認其制訂的「一帶一路」戰略框架有政治目的,但若然「一帶一路」取得成功,中國在歐亞地區的政經地位定必超越俄國,這正正是俄國忌憚中國的主因。
此外,中俄過往並非沒有出現過任何衝突,這證明了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即使不提十九世紀俄國對中國的侵略行為,毛澤東在史太林離世後拒絕繼續進行蘇維埃化的改革,因而激怒了蘇聯政權。而踏入廿一世紀,正當中俄加強雙方合作之際,俄方不時有負責邊境管制的人員指控中國經常湧入非法移民。還有,俄方一直懷疑中國在其領土建立孔子學院以作滲透之用。2010年,位於俄國東部雅庫茨克市的孔子學院便因而被迫關閉。2015年,布拉戈維申斯克市教育大學的孔子學院亦遭指控為違規經營。
雖然俄國基於目前的實際考量而不欲高調處理與中國的種種潛在衝突,但這些問題確確實實地令日後中俄關係發展存有隱憂。以中國領導人的智慧,不會完全看不到這些問題的存在,但要順利解決它們亦非一朝一夕的事。目前而言,俄國甘願與中國同坐一條船,無非是國際局勢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