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置居.觀點】管理費、維修費高昂 政府有責任警惕市民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以綠置居取代公屋,更宣布將會以公屋用地興建綠置居,減少出租公屋的供應。綠置居美其名是滿足市民的置業夢,但是若然不解決管理費、維修費用高昂的問題,隨時會讓市民背上沉重負擔。
須知道,出租公屋除了租金低廉,其維修、管理費用都由房署或房協承擔。觀乎二○○八年起實施的《2007年房屋(修訂)條例》,公屋的租金每兩年檢討一次,縱然機制被批評為「只加不減」,然而,其至少是根據租戶家庭收入變動調整,故少有超出負擔能力。
固然有人認為「小數怕長計」,故購買政府興建的綠置居才是正確選擇。然而,購買綠置居也不等於一了百了,因為住戶需要繳付管理費,更有機會要支付高昂的維修費。無可否認,景泰苑的平均管理費為529元,比預期為低,約為公屋平均租金的四分之一。然而,景泰苑一共有857伙,故能夠攤分成本,若然新建的綠置居的單位較少,管理費價格將會大幅提升。就像同期落成的居屋美柏苑,每個單位的管理費便介乎1,100元至1,300元,比起公屋細單位的租金還要高。
另一方面,購買綠置居的市民同樣有機會面對高昂的維修費用。事實上,綠置居的建築質素與公屋幾無差別,在景泰苑入伙後,即被指多個單位的牆身、天花漏水,需要維修後才能入伙,隨着樓齡增加,住戶需付出的維修費用將會增加。
可供參考的是董建華年代推出「租者置其屋計劃」,當時政府將部分公屋單位出售,並每戶注資14,000元作維修基金,惟這筆款項只足夠約十年使用,此後的維修費用由住戶自行承擔,去年屬租置項目峰華邨的價格便高達億元,每戶平均要承擔七萬元維修費。
市民擁有置業夢固無不可,然而,置業的目的是安居,政府推出置業政策的前提是確保市民花費巨資買樓後,生活質素有所提升。然而,在現行的政策下,市民需要背負沉重的債務,更需要面對樓市起跌的風險。對此,政府絕不應坐視不理,任市民蒙受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