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時代承載了兩種不同的反叛:張國榮與G-Dragon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事至今天,哥哥仍被大眾一致定義為香港難以取締的標誌(icon),更有不少人指哥哥的一生正好反映出香港在八、九十年代的光輝與沙士的衰落。哥哥離開了大家後幾年,東方神起與Big bang在韓國出道,帶來了風靡世界的韓流浪潮。東方神起後來拆夥,Big bang則十年不死,當中G-Dragon(權志龍)更是Big bang五子當中的表表者,無論在歌曲風格、造型打扮、行為舉止上,都成為這一輩香港年輕人的流行文化標誌。
而為何大眾不是迷戀譚詠麟而是張國榮;不是迷戀陳奕迅而是G-Dragon,其實都與香港這幾十年走過的歲月有關。而儘管不少人對G-Dragon極其厭惡,但他在香港能夠成為文化標誌,只因他的身上承載了香港當下社會極其缺乏但又是年輕人極其嚮往的特質。

在保守的七十年代被噓 在多元的八十年代爆紅

除了哥哥粉絲,應該很少人知道原來哥哥也曾經在台上被噓。在他剛出道的七十年代,大眾迷戀的是大俠鄭少秋或正經的關正傑。皆因七十年代的香港依然是較傳統的社會,男性要有男性特質才會被接納與擁戴。

哥哥雖然在剛出道時也官仔骨骨(相比起後期他豁了出去的形象),但無疑比起其他男偶像來得反叛。正是這份不被世俗框架所限制的反叛,令哥哥在保守主義當道的七十年代末被噓,但同時令他在文化開始變得多元的八、九十年代脫穎而出。

不被世俗框架所限制的反叛,令哥哥在保守主義當道的七十年代末被噓,但同時令他在文化開始變得多元的八、九十年代脫穎而出。(網上圖片)

青少年革命意識:承傳歐美六十年代的反叛

香港在六、七十年代受同代的歐美青少年革命意識感染。當時普普文化在歐美崛起,青少年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次文化,更為自己創造出一個可供認同的反叛身份。最後不單影響了歌曲、藝術、明星的風格,更是一次翻天覆地的思潮革命,讓性別平權、同性戀平權、種族平權、反戰思維達至高峰。而當時香港的青年則把這種革命意識訴諸於反貪污、反殖民霸權、反貧富懸殊等的革命運動之上。

反叛氣質正好迎來反叛的歌影年代

後來這股革命意識延續到較為安定平和的八十年代,更由社會運動伸展到主流的娛樂工業之中。

哥哥的反叛氣質,正好適合演繹既有魅力又拒絕社會規範的角色。(網上圖片)

香港八十年代的製作人,深受六十年代的歐美思潮影響,在歐美留學回港後製作出一系列無論在形式還是意識都相當前衛的電影。而哥哥的反叛氣質,正好適合演繹既有魅力又拒絕社會規範的角色,如在《烈火青春》中,哥哥演的是一位反社會的叛逆青年;在《檸檬可樂》中,他演一位偷嚐禁果的未成年少男……這些前衛不羈、反叛但俊俏的角色,令哥哥與當時以「好情人」形象爆紅的譚詠麟平分天下,成為傳統男性的另一個反叛標誌。後來哥哥更在《阿飛正傳》中演風流的浪子旭仔;《東邪西毒》中邪氣十足的歐陽峰;《胭脂扣》中演一位精緻得無話說的少爺,奠定亦正亦邪的形象。在歌唱事業中,哥哥同樣打破傳統:以〈monica〉打破了香港以往抒情歌為主的格局,使舞曲成為主流。

哥哥這種不甘被世俗所困的精緻美麗,成為一眾少女心目中迷戀的反叛浪子,也是不少少年把自我投射的流行文化標誌。

後來香港在九十年代趨向保守主義,哥哥卻反而進一步對傳統社會的挑戰晉級,不避諱地表現其陰柔氣質。(M+圖片)

對傳統社會的挑戰晉級 社會卻還未準備好

可是,後來香港在九十年代趨向保守主義,哥哥卻反而進一步對傳統社會的挑戰晉級,不避諱地表現其陰柔氣質:在恐同的社會環境下,在《春光乍洩》出演了多情的同性戀者何寶榮;在《霸王別姬》中演出比女性更美的虞姬;在2000年的個人演唱會中以妖冶的舞台造型登場……

這些舉動使得哥哥備受攻擊,同時不被主流社會被接納。可是,情況在G-Dragon身上卻出現截然不同的現象。

席捲全球的酷兒浪潮

林夕說張國榮是雌雄同體的特徵是他成為成功藝人的因素之一,這句評語同樣可放在G-Dragon身上:G-Dragon會穿女裝、會畫明顯的眼妝、會放粉紅色在自己身上、多變的髮色與髮型;粉絲形容他是「永遠的娃娃臉」、「無敵可愛的笑容」,而這些都是無關男性特徵的形容。儘管不少直男直女非常討厭他,覺得他像個人妖,但他同時深受一大群不同年紀的女性喜愛,更是不少男性的模仿對象。而這個擺明是以雌雄同體形象示人的巨星,深受歡迎的原因,只因他正好迎來了敢於表達自我的酷兒年代。

林夕說張國榮是雌雄同體的特徵是他成為成功藝人的因素之一,這句評語同樣可放在G-Dragon身上。(韓國VOGUE)
+6

在2008年時,Lady Gaga以搞怪的形象迅速成為時代人物,2010年的〈born this way〉更是酷兒的代表歌曲之一。lady gaga在歐美之所以可以大紅大紫,正因為自麥當娜與MJ後,樂壇再無一位不理世俗眼光、敢於挑戰社會框架、古怪卻型格、而且敢於講:「這就是我」的人出現,而這些特質成為了不少人的力量,亦讓酷兒文化成為了這個時代最為青年擁抱的意識。

加上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下,串流平台盛行,Lady Gaga理所當然的迅速成為國際上家傳戶曉的巨星,而她所帶領的酷兒文化就成為這輩不同地區青年的價值觀與精神。

「最醜的男團」迎上酷兒時代

BIGBANG於2006年在韓國出道。當時在韓國最火熱的團體是男子氣十足的東方神起,而BIGBANG卻在被稱為「最醜的男團」的情況下,以前所未有的流行曲風混合Hip Hop與藍調風的歌曲,橫掃多個音樂排名榜數星期,更以「超越類型界限的音樂主要風格」出名。

當時聽BIGBANG代表的是新潮、型格與反叛,不單使得一眾青年趨之若騖,更讓韓國、甚至是世界的音樂風潮改寫。現時韓國主流歌曲中大多加入了Rap,正是受BIGBANG的影響。可是在那時G-Dragon仍未成為這輩的文化標誌,反而是在後來在形象愈來愈中性與多變的情況下,才成為這輩的潮流指標。再加上他在這十年間從沒有停步──不單不斷推出新曲、進行巡迴演唱、改變造型,就連歌曲販賣的形式也著力試圖改變。《密西根日報》就曾將BIGBANG描述為「同時革新又定義了音樂類型方向」的罕見團體。

+2

他開始作多變形象的年代,正好迎上歐美的酷兒文化當道。因此他敢於突破的舉動,正正符合這一輩人的時代精神。再加上韓國經歷漫長的衰落,在90年代開始改革經濟,整個社會彌漫積極向上的氣氛,尤其在娛樂工業中,更是一片欣欣向榮、勇於創新、邁步向前的景象。G-Dragon的出現,正好與韓國娛樂工業開始起飛的時間點遇上。

千禧世代的香港:虛無又沉悶

反觀在G-Dragon火紅的時代,香港卻漸漸走下坡:樂壇回歸以抒情歌為主,而且唱片公司為了節省成本,在舞台設計、歌手造型、培訓歌手上亦都沿用從前的公式。另外,電視與電影工業萎縮,製作數量少之餘種類也少,演員可演的角色類型來來去去不是學生就是黑社會,新演員也缺乏演出的機會,而可演的劇本也以主流意識為主,一眾青年看後只覺老土。在此情況下,香港大眾可以選擇的投射對象自然少之又少。

香港社會在2000年後因種種原因,變得負面、虛無、偏激、冷漠。(資料圖片)

但香港社會在2000年後正正需要不同的刺激來為大眾帶來力量。因為當時香港剛剛經歷完沙士,經濟變差、人與人因怕互相傳染而變得更疏離、教育體制混亂、香港在國際的地位備受考驗……以上種種都讓香港社會變得負面、虛無、偏激、冷漠。

在個人現實生活與娛樂當中都無法取得慰藉下,不少人自然憑藉互聯網科技的便利,向外尋找支撐生活的力量。Lady Gaga是其中之一,而G-Dragon則如當時的哥哥一樣,成為一眾少女迷戀的戀人,也成為一眾少年把將自我投射的流行文化標誌,讓他們可以在沉悶又無力的現實生活中獲得快感,甚至力量。

2017年G-Dragon在香港的演唱會,場面哄動。(資料圖片)

在時代中展示反叛但完美過人的姿態 成為他人的力量

偶像文化看似不成「體統」,可是這些巨星之所以受到萬千觀眾的迷戀,正與時代脈博緊緊扣連,同時也可窺見社會價值觀的改變。

不少人將哥哥的一生與香港的興盛與衰落扣起。而G-Dragon的興起,則顯示出香港千禧年代至今流行文化的沉寂,以及年輕人渴求在每件生活小事,包括穿衣、髮色、髮型、舉止等作出突破性的改變,而這又是因為香港在這二十年間只變得愈來愈保守,至使每個渴望自由的靈魂不是壓抑,就是悲憤。而前衛又酷兒的G-Dragon,就成為粉絲在沉悶日常中的慰藉與力量,好讓他們可以憑藉模仿偶像來逃離現實中的種種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