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社交媒體上的Taylor Swift 真心反擊還是吸睛手段?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前幾日美國歌手Taylor Swift發佈新歌mv<look what you made me do>旋即成為國際焦點,mv上線短短24小時,就以4320萬點閱人次,成為單日最高收看mv,更在94個不同地區都取得iTunes收聽冠軍,成績驚人。
Taylor Swift作為這輩的話題女皇,朋友圈、戀情、一首首數臭男友的情歌、與其他明星之間的關係……一舉一動都在鏡頭下被人放大檢閱。在網路上臭名遠播的她,不但沒有被社交媒體的惡言惡語擊倒,反而將之拆解再重構,成為了自身的新形象,讓她再一次成為話題女皇。到底這些舉動是真我或是扮演出來的我,難以分清。當大部分人都在網絡世界徘徊,難以清楚劃分真假,離不開卻又因各式各樣的負評抨擊而焦慮,或者囿於圍爐取暖的狹隘框架時,真正能夠獲得「自由」的,可能只有像Taylor Swift那種能夠反客為主的人。

'Taylor Swift casually crashing the internet'

好奇心人皆有之,因此娛樂新聞才永生不死。可是,要在萬人矚目的舞台登上頂峰,繼而一直保持公眾注目,並不容易。過去明星只能被動地等待經理人公司與娛樂記者將他們曝露於人前;而在這個社交媒體主導的世代下,明星可以憑社交平台自主地透露大眾想知道的大小事,如正在與誰人約會,誰與誰結盟,誰與誰不咬弦……自我曝光與自我包裝,從而成為自己的資本,演活一齣齣真人版的<Gossip girls>。

在新歌發佈前(本年8月),Taylor Swift就以最近不少外國明星都用的手法吸引到大量注目。她把instragram、twitter、tumblr、以及個人網站內的所有帖文全部刪除,就連twitter內8千5百萬個followers也被她全部刪除。此舉迅速被她的粉絲發現,隨後消息馬上廣泛流傳在粉絲間,亦被外國媒體廣泛報導。

在新歌發佈前(本年8月),她把instragram、twitter、tumblr、以及個人網站內的所有帖文全部刪除。(網上圖片)

去年,外國不少名人如Gigi Hadid、Justin Bieber、Kanye West、Rihanna等,為了逃避大眾的攻擊以及讓自己在私人空間可以取得喘息的機會,相繼刪除社交媒體帳號或過去的帖文。而這些名人刪除社交帳號後,都被媒體與網友廣泛討論。為了逃避眾人焦點反倒成為了眾人的焦點,可說是現代社交媒體下的特殊產物,也可說是現代明星爭取成為頭條的手法之一。Taylor Swift便是利用刪除帳號這一流行的行徑,先吸引大眾眼球,再一口氣推出最新單曲<look what you made me do>的mv,以及另一新歌《Ready For It》的試聽版,理所當然的,這一切舉動都成為娛樂新聞的頭條,也讓不少人更期待她在社交媒體的下一步。不少評論以「Taylor Swift casually crashing the internet」,指出Taylor Swift非常了解如何運用社交媒體吸引大眾視線與焦點的手法。

去年,外國不少名人如Gigi Hadid、Justin Bieber、Kanye West、Rihanna等,為了逃避大眾的攻擊以及讓自己在私人空間可以取得喘息的機會,相繼刪除社交媒體帳號或過去的帖文。(網上圖片)

Find out what you want, be that girl for a month

而Taylor Swift不但演活了花邊教主這一角色,更以媒體上種種的表演告訴大家:「我知道你們在看我,而我也知道你們怎看我,以及喜歡看到怎樣的我」。

不少網民因她豐富的戀情,嘲諷她是個蕩婦,嘲諷她的前男友多得一張唱片也塞不完,嘲諷她把過氣愛人寫在歌詞的舉動。她就以<blank space>「反擊」,指:「我有一張很長的前度名單,他們會告訴你我是個瘋子,但我的名單上還有空位,如果你想,我可以把你的名字填上」(Got a long list of ex-lovers. They’ll tell you I’m insane. But I’ve got a blank space baby, and I’ll write your name.)。她知道自己被人嘲笑自己太多舊愛,但她反而將之成為自己的作品,而在歌詞中更不諱言她就是有讓男生傾慕於她的本能:「我可以把你(男生)當雜誌一樣翻閱」(I can read you like a magazine),以及「我可以把壞男孩變乖一週」(I can make the bad guys good for a weekend),因為她知道無論她的情愛,抑或是她在大眾眼前所有的舉動都只是一個表演,所以她在歌中也直言:「我會找出你想要的,然後成為那樣的女孩一個月」。(Find out what you want, be that girl for a month)

「看看你們讓我做了什麼?」,然後進行反抗

由此可見,Taylor Swift其實是知道媒體及網民是怎樣看待她,而她在<blank space>中告訴大家她不單知道,她更解構了她在媒體上的形象,繼而擁抱媒體為她建構的形象,成為她的資本之一。今次<look what you made me do>也是如此,而且更是過之而無不及地進行對媒體的「大反擊」。不同的是,今次她沒有在解構之後擁抱她的媒體形象,反而是問:「看看你們讓我做了什麼?」,然後進行反抗。

她有意識地在MV尾段中加入大量過去被人嘲弄、被人取笑、被人污名的「自己」,並在畫在「Reputation」的飛機背景下,以「自己」對「自己」講出他人對她講過的評語,如:「你總不會永遠都那麼驚訝」、「她又在扮演受害者」、「她就是個八婆」;她在MV中讓一眾男舞伴穿上「I <3 TS」T恤為自己伴舞,她知道大家都在笑當年Tom Hiddleston與她約會時所穿著的「I <3 TS」T恤,她知道大家說她扮受害者,說她是個永遠裝驚訝的八婆。然後她在mv中把這些過去的「自己」踩下,並說「舊的taylor死了」。

她在MV中讓一眾男舞伴穿上「I <3 TS」T恤為自己伴舞,她知道大家都在笑當年Tom Hiddleston與她約會時所穿著的「I <3 TS」T恤。(mv截圖)
當年經典。(Celebuzz圖片)

反客為主,將「敵人」對她的責罵轉化成屬於自己的形象

固然我們無法知道Taylor Swift是真的確信把社交媒體帳號中的帖文全部刪走就可以換來新的自我,抑或只是一個換來無數話題與收入的手段。不過,這幾年來她不斷解構自己的媒體形象,然後再以行動回應,她的「真我」其實都在一次又一次的扮演與回應之中被改變與重構。

因為社交媒體的即時性以及當中的言論自由度,使得公眾人物要面對更多又更直接的攻擊,而當中很多時純粹是基於網民的個人感觀,例如美或醜、是否八婆、是否在扮驚訝……而社交媒體可怕的地方不單在於無底的人身攻擊,更在於永久留底。網民對自己的評價,哪怕自己關掉帳號,依然不能停止網民對自己在其他平台進行攻擊。於是,大家在運用社交媒體時,都明白只有寫或分享大家擁抱的事或價值觀,才可以獲得平安,甚至是大眾的喜愛。

Taylor Swift厲害在清楚知道自己每一步該怎樣走,甚至反客為主。(網上圖片)

而社交媒體作為現代人認識他人的渠道,彷彿透過看他人分享了什麼,就可以知道他的一生與個性。這使得線上與線下的世界相距不遠,因為人要在現實生活中表達出與社交媒體相似的自己,否則就是個「雙面人」。因此大家在現實中依然仍然扮演着那個被人喜歡着的自己,久而久之,成為「我」的一部份。

而Taylor Swift作為國際級藝人,被林林種種的人觀視着、討論着、批評着,就如剛出爐的今屆港姐冠軍雷莊𠒇,在得獎之後被大量網民指她的外貌似菲律賓小姐。她隨即在網上直播反擊:「我覺得個地球咁大,咁多意見,唔可以please到100%啲人」,已令不少人驚訝她的強勢;而Taylor Swift更厲害處在清楚知道自己每一步該怎樣走,甚至反客為主,一次又一次地將「敵人」對她的責罵轉化成屬於自己的形象、靈感、人氣,只因她作為一個藝人,以人氣維生,一定要討好他人,因此她必須一直轉變,然後再一直看着自己轉變。

Taylor Swift 在社交媒體上的「自我充權」,對於被拴在無限個框架之內、被無力感濃罩的網民,會帶來多少啟示?(網上圖片)

香港連反抗的力量也無法形成

而一直看着自己轉變成他人會喜歡的形象,卻需要高度的察覺力,並深入了解到網絡中用家的喜好與生態,即在「人地未出棋前,你已知道人地會點行」。反觀現時香港的藝人,還沒有哪一個可像Taylor Swift一樣懂得將污名解構再轉化成對自己有利的行徑。哪怕欣宜曾經嘗試以歌曲<女神>反擊,但效果也不如Taylor Swift一樣轟動。因為在香港,現時在網絡中最受歡迎的只是抽水與攻擊,一味靠苛刻的言論出位,沒有任何有建設性的力量存在,後果就是社會被仇視與怨恨所籠罩。別講容不下寬恕與慈悲,就連反抗的力量也無法形成,因一切力量都只會在恐懼中消失 。

Taylor Swift 在社交媒體上的「自我充權」,對於被拴在無限個框架之內、被無力感濃罩的網民,會帶來多少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