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察】英國恐襲愈打撃愈猖獗 文化融和才是治標之法
在過往21年多,英國至少發生過17次恐襲,恐襲陰影已籠罩英國國民。有些評論批評指,英國政府理應累積了不少辨識、阻止恐襲的經驗,但上星期地鐵恐襲再一次爆發,反映英國首相文翠珊在反恐一事上庸碌無為。不過,英國現時面對的恐襲模式,已較以往有明顯的不同,沿用以往的反恐方式已難以再奏效。歐洲恐襲涉及伊斯蘭社群被邊緣化的問題,只有認真解決這個問題,才有望把受恐襲的威脅降至最低。
上星期五,英國倫敦南部發生地鐵恐襲,事件造成最少22人受傷。連同這次,英國在今年已合共遭受5次恐襲,其頻密程度讓外界大為震驚。
事實上,英國首相文翠珊早前已曾提升英國反恐級別至最高危險程度,但當她隨後把反恐級別下調後不久,恐襲便再度爆發,這完全反映出英國現有的反恐和工作成效不彰。
據外媒報道,在是次倫敦地鐵恐襲發生前,德國聯合網絡中心已發現中東恐怖組織呼籲其成員在海外發動鐵路恐襲。不過,這項情報發現最終未能阻止悲劇的發生。這不禁讓外人產生疑問,到底是英國政府反恐不力之過,還是如今恐怖組織讓政府招架不住呢?
打撃恐襲困難重重
是次恐襲爆發後,伊斯蘭國宣稱這是由它轄下的一個分支所策劃的。然而,在不少案例中,受襲地區的警方也無法掌握足夠的證據證明是伊斯蘭國成員所為。這個恐怖組織籠統地呼籲身在歐美的跟隨者可發動在地恐襲,然後差不多每次歐美出現恐襲事件後,伊斯蘭國便會走出來承認責任;但兩者並非有必然的關係。儘管如此,伊斯蘭國對承認策動恐襲責任樂意之極,箇中關鍵在於此舉有助提升組織內部的士氣,以及提升組織在國際間的「威望」。
無論如何,雖然伊斯蘭國被西方聯軍在中東圍剿,元氣大傷,但它仍有數個關鍵的有利因素對歐美發動恐襲。
首先,在網絡愈趨發達的年代,伊斯蘭國不用大費周章招募新血,任何人在網上留意到和同意伊斯蘭國的理念皆可成為其成員。此外,伊斯蘭國既不用花巨大的成本去宣傳,亦不用過份擔心回應率欠佳的問題。只要有少部分人士有共鳴回應「呼召」,他們便可成為伊斯蘭國駐外的「精英」成員。
另外,是次英國地鐵恐襲固然復用了炸彈作為襲擊的工具,但在過往的案例中,恐怖分子亦可使用低成本、低技術的方式發動恐襲,例如駕駛汽車撞向人群、在人群中拿刀揮舞亂斬等,這大大減低發動恐襲的難度。
此外,如今恐襲的模式已進化至單人匹馬便可走入人群施襲,亦即是所謂的「獨狼式恐襲」,讓人防不勝防。更甚的是,現時有部分恐怖分子是在本土滋長的,他們的特點,是非常熟悉施襲地點的地區形勢,由他們發動在地恐襲,比過往穿州過省發動恐襲有更高的成功機會。由於現時策劃恐襲已不如過往般具清晰的層級指揮,所以即使掀出了發動恐襲的元兇,要追本溯源找出幕後組織和黑手也殊不容易。
完美反恐只是天方夜譚 但可做得更好
在多重困難下,任何政府輕言能夠完全杜絕恐怖主義的滲入,實屬痴人說夢話。有些評論甚至已向現實低頭,呼籲民眾做心理準備學習與恐怖襲擊共存。
英國首相文翠珊則在6月份時表示,考慮日後收緊對互聯網的監管,如今恐襲重演,她或許會重燃這個念頭。但是,她帶領的保守黨在最近的國會選舉中失利,不難預期的是,若然她在國會中提出相關的方案,那勢將面對不少政治阻力。
尤有甚者,以監管互聯網嚴謹見稱的中國,在2014年也爆發了昆明火車站暴力恐怖襲擊事件,足證單是嚴控網絡活動並無助杜絕恐襲事件的發生。其實,恐襲事件發生的最重要原因,是施襲者把極端仇恨埋藏在心中,這種仇恨最終驅使他們不惜一切代價作出報復。
近幾年愈來愈多研究顯示,居住在歐洲各國的年輕伊斯蘭教信徒之所以發動恐襲,是對遭受主流社會制度歧視和排斥產生極大的怨憤,因此當極端伊斯蘭信念傳播到他們耳旁時,他們較易會產生共鳴。所以,有效的長遠反恐政策,理應是從制度上令伊斯蘭社群能夠有立足的空間,甚至以無差別的待遇去對待它和主流社群。反之,單純地就逐個恐襲案例掀出真兇,或如倫敦市長簡世德(Sadiq Khan)早前般強調人民不會被恐襲嚇倒,恐怕也不會是治標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