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嚴打亂過馬路成效難彰 治本還需改善過路設施
警方在上周四(7月13日)起,一連七日派出便衣探員、軍裝警員於交通黑點進行監察,嚴拿亂過馬路的市民,行動將於本周三(19日)結束。此舉引起不少爭議,有人認為香港的過路設施落後,市民才迫於無奈闖紅燈,故此舉不過是治標不治本,在行動過後,市民亂過馬路的情況將會故態復萌。
必須強調的是,亂過馬路是違法行為,也容易造成交通意外,據警方統計,今年1至5月,一共有1,340名行人於交通意外中傷亡。然而,警方行動的效果成疑,事實上,警方在去年也曾進行類似的行動,卻是成效不彰。故此,在嚴厲執法同時,政府亦須從問題根本着手,改善過路設施。
違泊罰則過輕 惹來公眾質疑
是次行動引起熱議,也不多不少因為亂過馬路的罰則與違泊此重彼輕。根據法例,行人不遵守交通燈號過馬路,最高可判罰款2,000元,罰則頗重。尤其是對於月入一萬元以下的基層市民來說,如果稍一不慎,遭警察票控,其損失可達五分之一的月入。
相反,在現行的法例下,違例泊車只罰款320元及450元。須知近年違例泊車的問題嚴重,就算警方多次打擊,問題卻仍然猖獗。在月初政府曾提出增加違泊罰款,方案卻在車主的反對聲中擱置。兩者的罰款不同,似乎有欠公允,自然容易惹來「憎人富貴厭人貧」的觀感,令部分市民氣憤難平。
倒數時計或有不足 政府卻無替代方案
也許有人認為,法例已甚為明晰,市民沒有任何藉口亂過馬路。然而,香港交通燈的轉燈時間長短不一,香港人又生性急躁,政府在打擊同時,亦需改善現有的過路設施,才能杜絕市民亂過馬路。
過去,曾有立法會、區議會議員爭取設立行人交通燈倒數計時器,讓市民可以預算等候時間,減少闖紅燈的情況出現。事實上,在二○○六年二月至十月期間運輸署曾聯同城市大學進行試驗計劃,在15個地點安設綠燈倒數器,該計劃最終沒有實施,原因是署方認為倒數器會令市民有「更激烈的過路行為」,也有市民誤判自己的過路速度,容易引起交通意外。
無可否認,學界對於交通燈計時器是否能夠提升道路安全仍未有定論,然而,政府在否決倒數器方案後,理應提出替代方案,以修正問題。惟運輸署在報告中只列出加強教育一項解決方法,教導市民不要亂過馬路,而未有提出如何改善過路系統。隨着科技進步,政府大可參考外國經驗,推出更便利行人的過路設施。
設立智能交通燈 減少等候時間
過去,政府曾揚言在東九龍建立智能交通系統。然而,該區只設有一支智能交通燈,似乎難以符合「智能交通系統」的標準。近年,有外國企業研發出交通燈深入學習系統,系統可以根據現實情況演算出最有利大眾的轉燈時間設定,惟現時香港智能交通燈的數目尚少,實在難以收集足夠數據,發揮協同作用,運算出最有利大眾的運作模式。
事實上,哥本哈根、倫敦等城市,已然應用了智能交通燈,以感測器、攝影機來偵測人流,交通燈的轉燈時間會因應等待人數多寡而增減,交通燈也會將資料傳送至中央控制系統,以作出帶來最具效益的決定。
去屆政府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曾揚言將會發展智慧城市,當中包括建立更具效率的智能交通系統,對此,新一屆政府必需跟進研究、盡快落實可行方案,不能再像上屆政府般徒具願景,只懂研究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