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韻僖|免費網上調解服務 新思維解決樓宇滲漏爭議

撰文:彭韻僖
出版:更新:

彭韻僖專欄

香港有不少民生問題,纏擾市民多時,輾轉尋求多方協助卻難以解決,樓宇漏水或滲水問題是其中之一,多層式大廈的問題尤其嚴重,一旦業主或住戶發現漏水或滲水情況,要求鄰居協助解決時,大多數抱著不合作態度,政府雖已特設專門的「聯合辦事處」處理,但調查往往需花上數個月時間,期間若單位滲漏問題嚴重,涉事的業主或住戶均會苦不堪言。在資訊科技發達的年代,是時候以新思維方式找出解決方案。

香港不少樓宇及大型屋苑建於70至80年代,隨著樓齡增加,樓宇和設施破損、老化或缺乏維修,加上單位轉讓後需要重新裝修等,引發樓宇滲漏問題愈來愈多,由於滲漏問題可能涉及多方面環節,業主要處理及追究責任甚為艱難,2006年政府成立由食物環境衞生署和屋宇署合組的「聯合辦事處」(俗稱「滲水辦」)專門處理問題,透過法例賦予的權力以及相關部門的專業知識,配合有關業主或住戶的合作,以一站式及有系統的測試方法,嘗試找出滲水的源頭,再飭令有關業主進行維修。

根據「滲水辦」數字顯示,過去5年平均每年接獲逾4萬宗涉及單位滲漏的投訴(詳細數據見表),成功找出滲水源頭並完成調查的個案數目,平均每年約有5,800宗,佔整體投訴約14.5%,「滲水辦」向當中大部分個案發出「妨擾事故通知」、或由法庭發出「妨擾事故命令」,但每年平均約有480宗個案,因不同的原因沒有獲發出「妨擾事故通知」、或由法庭發出「妨擾事故命令」,此等個案,正正是可使用新思維方式尋求解決方法的個案。

調解服務已成為國際大趨勢,國家「十四五」規劃把香港定位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加上國際調解院總部將落戶香港,香港的調解服務已發展成熟,而「十四五規劃」強調「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要求培育規範的資料交易平臺,建立健全的爭議仲裁等市場運營體系。

於2023年底啟用的非牟利機構「一邦國際網上仲調中心」(eBRAM)交易促成平台,是法律界利用現代科技提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的先驅,為業界提供安全穩妥及可負擔的資料儲存服務,中心獲亞洲國際法律研究院、香港大律師公會及香港律師會支持而成立。

備受樓宇滲漏困擾的市民,當然希望急於解決問題,但「滲水辦」跟進個案需時,苦主要急也急不來,若「滲水辦」調查後確認滲漏源頭後,源頭一方不願解決問題時,苦主可透過法律渠道尋求解決,但要以入稟方式告上法庭追討賠償,事前需作出調查收集證據,找專家證人,向法庭舉證對方存在疏忽、或違反公契,再等待法庭判決、發出禁制令,期間需花上大量時間、金錢,可說是既費時又失事,以全新的網上調解方式處理爭議,可說是成本低、效率高的解決問題方法。

「一邦國際網上仲調中心」將與義務工作發展局以及「滲水辦」合作,推出免費的「滲漏糾紛網上調解服務」,由致力推動優質義工服務、以締造關懷社會的義務工作發展局,招募配對有心服務社會的專業調解員義工,向由「滲水辦」轉介、已確定滲漏源頭而雙方又願意解決爭議的投訴個案,利用「一邦國際網上仲調中心」的網上法律平台,提供免費的調解服務,處理的賠償金額不超過一百萬元,務求雙方以心平氣和的方式,用最簡單、便宜、及省時的方法解決爭議,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而調解服務透過網上處理,在時間及地點上均非常靈活,切合繁忙都市人的需求。

免費的「滲漏糾紛網上調解服務」屬全新嘗試,相信能對解決樓宇滲漏爭議起著創新性的解決作用,服務將以先行先試的方式推行,若然成效理想,希望獲「滲水辦」支持,大力推動以調解方式解決樓宇滲漏問題。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若能以創新方式、結合民間力量解決民生問題,市民安居樂業,幸福感定必提升,事實上,網上調解服務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除了樓宇滲漏爭議外,也可處理租務爭議、小額錢債爭議、以至消費或誹謗爭議等等,相信隨著市民對調解服務的認識加深,加上網上服務的推展,相信會有愈來愈多市民用以解決不同的爭議問題。

作者彭韻僖律師是義務工作發展局主席、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成員、香港律師會前會長。

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