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錯地址失救亡 閉路電視、報警錄音還原求救經過 悲劇可避免?
身體不適致電緊急熱線求助時說錯地址,救護員找不到人收隊離開後,求助人卻被發現失救。同類個案2017年發生過,2022年又再次發生。
「如果幸運尋回但最後仍救不回來,起碼我弟弟離世的模樣不會如此難看。」黃先生說,他的弟弟於2022年因報錯地址失救而亡,家屬質疑消防處及救護員的行動有問題,認為無盡力搜救;消防處堅持救護員已盡力尋人。
不幸的個案重複發生,究竟有沒有什麼可以做,可以挽救更多生命?
2022年11月14日,黃先生的弟弟被發現陳屍於葵涌一個劏房單位,當時屍身被摺梯壓住,已腐爛。事主生前獨居,與家人並非每日都會聯絡。因朋友發現數日都聯絡不上事主,上門尋人時發現單位傳出臭味,警方到場爆門才揭發事件。
黃先生及家人、事主前妻處理身後事時,意外發現同層鄰居安裝的閉路電視,於11月9日,即事主屍體被發現前五日,拍攝到有救護員帶同擔架,出現於同層另一個單位門前。事主家人不斷追問警方及消防處,始獲確認事主於9日因身體不適,致電過緊急熱線求助。
「如果沒有發現這條閉路電視片段,我們會覺得他(弟弟)意外過身,是沒辦法的事,但看了這條片段之後,心情就更加難過。」黃先生說。
根據事主打999求助的錄音,他當時已經口齒不清,大部份接線消防隊目的問題,事主都回答不了。本應身處的「362號」劏房單位的事主,在電話中錯誤說成「326」,並多次向接線的消防隊目確認了錯誤的地址。
消防處向家屬指,由於事主報錯了劏房單位號碼,救護員搜尋一小時仍無法找到求助人,最後收隊。不過,家屬在聽過事主報案時的電話錄音,和閉路電視片段後,認為搜救過程有問題。
質疑一:接線消防職員判斷出錯?
事主求助時,曾向消防隊目表示自己有癱瘓症狀。消防隊目後來要求事主先打開單位大門,讓救護員進入單位,事主一度說自己開不到門。錄音中,消防隊目最後一次提問是否已開門,事主口齒不清地回應。根據警方報告,消防隊目供稱求助人「隱約表示大門已打開」。
不過,事主前妻梁小姐認為,事主當時的口齒不清,又說過自己無法動彈,質疑為何覺得他已開門:「他在神志不清及語無倫次的情況下,已經說了自己動不了,回答有差錯有什麼問題?我不否認她(消防隊目)有可能聽錯,因為始終對答是神志不清、模糊的。」
消防處回覆《香港01》指,對屬員向警方所作的口供內容沒有其他補充
質疑二:為何沒有保持通話?
消防隊目取得事主地址、了解其症狀及作出急救指引後,曾表示會先收線,惟再向事主確認地址事,事主的聲線口齒不清,又發出類似呻吟的聲音。消防隊目後來主動提出不收線,陪事主等救護員。
救護員到達報案人身處的金葵工業大廈,即將前往尋找求助人時,消防隊目再表示要收線聽另一個求助電話,終止了與事主長達23分鐘的通話。然而,之後救護員及指揮中心再致電求助人,都已無人接聽。
「他可能已經失去知覺。為何一個這麼辛苦的市民求救,都一定要終止對話呢?」黃先生說。
消防處回覆指,接線的消防隊目根據國際緊急調派研究院(EMD)指引,於收到電話後七分鐘已完成調派後指引,一般而言已經可以結束與求助人的通話,但他當時仍繼續保持在線,陪同求助人直至救護員到達涉事大廈才結束通話。
質疑三:救護員無盡力搜救?
閉路電視片段顯示,救護員到達326室門前,發現門外有鎖從外鎖上,曾敲門及打電話,並表示「326室不像有人」。救護員亦有向一名在場人士確認所在工廈的名字,及附近有無同名一廈。據閉路電視片段,救護員在三樓至少停留10分鐘,大部份時間都在326室門前,救護員到達三樓時曾經過事主身處的單位。
▼截取自閉路電視片段▼
救護員向警方供稱,在金葵大廈搜索了約10分鐘,消防處就指救護員在三樓搜索約17分鐘,又問過附近單位的人士,都指當日無人出入326室。救護員後來又花了近一小時,搜索四幢相鄰工廈的326室,最後仍找不到求助人,於是收隊離開。
梁小姐認為,救護員在三樓的搜救有不足:「我們(從閉路電視)見到救護員只是行過望望,沒有高聲叫或者逐家逐戶敲門。」她又認為,事主在電話中已說明地址是金葵大廈,即使擴大了搜索範圍找不到人,收隊的做法仍然有問題:「他們應該去找消防和警察去協助搜索,但他們沒有」
2022年出事 2024年終得報警錄音
根據警方報告,救護員在搜索另外四幢大廈時,消防已再向警方確認求助人提供的地址,就是金葵工業大廈,但救護員無再折返搜索。消防處解釋,救護員現場判斷求助人身處金葵326室的機會較低。
家屬要求消防處提供報案錄音及解釋事件,一直未獲積極回應,到電視節目報道事件後,處方在2022年12月,才准許他們聽取報案錄音一次。家屬指,多次發律師信要求取回錄音副本,又再擾攘一年多,至2024年2月才拿到錄音副本。
不過,消防處的說法是當年安排家屬聆聽錄音時,已表明可根據《公開資料守則》申請索取副本。
死因庭:無必要展開死因研訊
死因庭去年底通知家屬,信納事主因報錯地址,導致救護員無法找到他,認為沒有必要展開死因研訊,亦因在死者胸腔液驗出有冰毒,將死因定為由精神科藥物引致的意外中毒。不過,家屬稱死者沒有吸食毒品的習慣。
一年過去,家屬仍在為討回公道奔走。「如果救護員當初盡力搜救,最後幸運地找到人但仍救不回來,我弟弟離世的模樣也不會如此難看。」黃先生指,希望消防處解釋因什麼指引,決定終止搜救,給弟弟一個交代。
救護員會主席:已用不同方法搜救
雖然家屬指控搜救有問題,但香港消防處救護員會主席張俊傑認為,涉事的救護員已嘗試用不同方法去搜救和確認地址,亦擴大了搜索範圍,故無疏失之處:「他們用盡手頭上的資料都未能找到病人,才結束搜救行動。」
張俊傑表示,以往找不到求助人時,救護員都是以手頭上資料盡力搜救,較少請警方加入協助,指引亦無列明搜救時間的上限,但強調每個個案的複雜性和困難度都不同,不可一概而論。他指,如何搜索求助人要看救護員的臨場判斷,舉例說曾收到一個在圍村的救助個案,到場後發現地址無人,電話亦無人接聽,他最後憑駐守該區多年的經驗,發現村內另一使用相同門牌的木屋,才成功找到求助人。
旺角街頭失救個案 死因庭裁定死於自然
因求助人無法提供準確地址而導致失救的個案,過去都發生過。2017年,一名判頭於旺角砵蘭街身體不適,致電緊急熱線求助時無法說清地址,救護員到場搜索七分鐘,找不到人後離開。求助人於翌晨被發現於街上死亡。事件於去年召開了死因研訊,家屬在庭上質疑,為何搜救時無用電話定位,消防及警方代表就指當時沒有這種的技術。死因庭2023年11月裁定死者死於自然。
報警手機定位功能於意外後一個月啟用
早於2017年,消防處宣布斥資17億元更換第四代調派系統,當中包括「進階行動定位」(AML)功能,新款智能手機打999就可即時顯示定位。系統因為流標及疫情兩度延期,至2025年才完全投入使用,但當中的AML精確定位功能就在2022年12月啟用,剛好在黃先生弟弟意外後一個月。
張俊傑認為,有AML系統及其他新科技,的確有助救護員找出求助時有困難的傷病者:「但AML系統不是萬能,可能只會定到一個點,即是知道事發地點大約的位置,所以到最後都要靠市民或者報案人,冷靜地提供到傷病者的正確位置。」
香港急症醫學會前會長蔡振興表示,求助錄音中,事主的聲線從清醒轉變到很辛苦、無法說話,明白家屬聽到後心情難過,但需明白搜救有時限。他又指,冰毒一次吸食都可以致命,亦有不同的因素影響,難以估算搜救的黃金時間。
蔡振興認為,香港人口密集,一個很小的地方已住了很多人,要在當中找到失救的人有難度,認為消防處有需要更新調派系統。
本身是醫生的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聽過求助錄音及看過閉路電視片段後,認為接線的消防隊目已盡量向求助人確認地址,及作出紀錄,又有不停問求助人問題,嘗試確保對方聽到、清醒:「可惜最後地址報錯了,我想這個問題的我們不想見到,但總會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