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孩子總是違抗指令怎麼辦?教你一招避免孩子說「不!」

撰文:林荺晞
出版:更新:

照顧孩子是一項鬥智鬥力的任務,我們必須時刻打醒十二分精神,不然就會被孩子牽著鼻子走。有沒有發現三幾歲的孩子總喜歡唱反調?你叫他去東,他就去西,你叫他做什麼,他偏不做?最痛苦的是我們都知道孩子鬧脾氣是無可避免,但連一些很基本的自理像刷牙,洗澡,生病時服藥等事情都要一家人大費周章。搞了半天,孩子最後勉強服從不過已經浪費了很多時間!
文章轉載:超級奶爸 何基佑 Kay Ho

要解決這類問題有很多方法,除了預早協定和制定適切後果之外,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巧妙地給孩子「選擇」。作為家長都是結果主導,最重要是快,馬上把孩子的那事情處理妥當就好。所以家長一開始都是先來「敬酒」,精明點的會直接發出指令:「現在去刷牙預備睡覺。」,沒那麼精明的一群則會問:「現在刷牙好不好?」。以問句的方式發出不可違抗的指令所得到的答案多半會令人失望,而且是假民主,因為孩子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這種發出指令的方式純粹是出於家長的壞習慣。孩子敬酒不喝唯有喝罰酒,有部份家長這個時候已經陷入瘋癲狀態,很容易用錯管教方法,最後傷害了孩子。

為何孩子總是違抗指令?

在Kay提供做法之前,家長要先了解孩子為什麼違抗指令。很多孩子不服從的原因很簡單;想繼續玩。他們不是不想刷牙,吃飯,或換尿片,只是他們覺得還沒玩夠,不想「現在」做。如果是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在發出指令時,先給孩子一點心理準備,例如:「五分鐘後我會請你去刷牙,預備睡覺,知道嗎?」有了這個小小的空間,孩子便可以消化指令,預備好自己,執行時的掙扎亦會比較少。

合理使用引導性提問 避免孩子說「不」

好,現在要進入核心。家長有時會無意間給孩子一個錯覺,就是他們可以選擇刷牙還是不刷牙,吃還是不吃,洗澡還是不洗澡。所以當家長希望孩子說Yes,孩子很自然地會說No,不過No從來不是在選擇之列內,他何來這個概念?家長有責任引導孩子做一個他覺得比較適合的決定,因此在設定選擇時一定要很有智慧。以下是一些例子:

1)「你想媽媽幫你洗澡,還是爸爸/菲傭姐姐幫你洗澡?」

2)「你想現在去刷牙,還是五分鐘後去刷牙?」

3)孩子在扭計要吃冰淇淋時,「你生病不能吃冰淇淋,但你想吃餅乾還是水果,還是甚麼都不吃?」

上述的三個例子把No這選擇拿走,孩子最後都要妥協,只是用什麼形式來妥協。有了這些「選擇」,孩子便可以在控制範圍內自行做一個比較精明的決定。Kay會巧妙地把他的注意力放回正軌,不讓他自由發揮。當他做了決定後,家長與孩子間就達成協定,事情就容易辦了。注意,這些例子都是針對一些生活上很基本自理,而且必要執行的東西,根本是沒有商量的餘地。

Kay分享一個曾經發生在他身上的例子,兒子高燒久久不退,需要住院。每隔幾個小時便要服藥。家長們都知道要令生病的孩子服藥談何容易。他從床頭躲到床尾,掙扎和哭著說:「我不要服藥!」。最後Kay便問他:「你要是想爸爸餵你服藥還是護士姨姨餵你服藥?」他稍微安靜一點,然後表示要爸爸。過程中雖然有一點掙扎但起碼Kay扭轉了他的思維,因為「不服藥」並不是一個選項!

這種方法針對二至六歲的孩子特別有效,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偶然會不可理喻。家長的角色是要引導他做正確的選擇。相信這樣做,家裏會少一點勞氣多一點和諧。
《本文獲超級奶爸 何基佑 Kay Ho授權轉載》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孩子總是違抗指令?」​】

超級奶爸 何基佑 Kay Ho,香港藝人、兩文三語主持、內容創作者、監製、家長及幼兒教育課程導師、認可兒童財商培訓師、Meta Certifie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Profess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