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互動藝術揭示香港空氣質素問題 讓看不見的污染變得有形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展監/ 空氣質素/ 環保】香港的空氣質素問題向來備受關注,環境保護署今年初表示過去兩年本地的空氣質素屬回歸以來最佳的情況。不過空氣污染會為健康帶來隱憂,所以不容忽視,我們每天如常呼吸空氣,空氣的質素如何,除了反映在健康之外實在難以察覺,有見及此,英國有一藝術團隊Interactive Filmmaking Lab®與本地專注於空氣污染問題的「健康空氣行動」,合作展示一個名為《This Place Has Its Own Air》的大型實時互動影像作品,目的是喚起大眾對空氣污染的關注。

《This Place Has Its Own Air》(圖片來源:Interactive Filmmaking Lab®)

自疫情以來都市人加緊關注自身健康狀況,但若問題出於環境之上則是避無可避。空氣污染與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疾病有著重要的關連,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室外空氣污染每年導致420萬人過早死亡,據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的研究估計,香港每年有6,300人死於室外空氣污染相關的原因,可見得空氣質素是一項非常切身的議題。最近有一項由英國文化協會舉辦的藝術項目「SPARK」,以「Healthy Futures」為主題帶領大家關注身心健康,超過30個免費線上線下活動將涵蓋藝術、文化、科學和教育,《This Place Has Its Own Air》則是其中一個項目,讓參觀者直觀地感受日常所呼吸的空氣,將空氣可視化,並且提高大家減少空氣污染的意識,透過參與講座更深入了解藝術家的研究與創作過程,獲得更多來自科學家和專家對於空氣污染的見解及資訊。作品的靈感來自蘇格蘭作家兼詩人Nan Shepherd創作的《The Living Mountain》,此作同樣關注城市空氣對於人體的影響。

Interactive Filmmaking Lab®的兩位藝術家Polina Zioga及Catherine M. Weir指出,作品結合了科學、科技和藝術三個領域,涉及的複雜性及美學是為一大挑戰,她們需要完全透過遠程創作來製作展品,並由「健康空氣行動」協助測試,她們習慣跨學科團隊合作和創作,視之為一個翻譯的過程,需要具有理解不同學科背景的專業人士差異的能力和整合它們的經驗,她們過往的作品都體現出這種能力,例如「神經電影學」(Neurocinematics)領域的項目《Live Brain-Computer Cinema》,使用了神經科學的研究方法探究動態圖像如何影響觀眾的大腦,透過分析神經系統對視覺刺激做出的反應,深入了解到各種電影拍攝手法對於我們的注意力、認知和情緒投入度有甚麼影響。

至於是次的作品方面,這個影像藝術裝置以其色彩變化和動畫效果將香港的空氣質量形象化,希望能夠讓觀眾身臨其境地了解大家每日所呼吸的空氣,作品設於場地的LED拱門上,電子環境緊緊包圍着參觀者,好讓他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問題的迫切性。作品是利用人體醫學影像動畫化而成的動態影像,創造了一個位處自然環境之中,類似人類肺部的空間,並根據成年人類呼吸的速率擴張和收縮,就像是在呼吸一樣。當中被可視化的數據是來自香港的空氣污染物的每小時讀數所創建,得到數據之後生成有色濾鏡和粒子系統,隨著一天中有害污染物的濃度升降,兩者都會不時變化,讓「看不見的」污染變得更加「有形」。

健康空氣行動於2022年在油街藝術空間的公眾參與計劃「ON AIR」(圖片來源:健康空氣行動)

另一方面,「健康空氣行動」則是專注於推動香港有更多人認識空氣污染的影響之團體,除了透過與不同組織合作希望令相關政策得以改變,近年也創作及參與藝術項目,例如2022年油街藝術空間的「ON AIR」。他們認為藝術是一個有效的焦點吸引觀眾關注新的議題。他們亦指出其實現時香港的路邊空氣污染仍然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最嚴謹標準,在2023年的數據顯示,路邊的二氧化氮比世衛標準高出五倍多,這對在路邊通勤、工作或居住的一般人來說,將會帶來長遠的健康影響。

SPARK其他藝術項目:

+2

除了戶外的情況,室內空氣污染包括濕度、霉菌、二氧化碳、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懸浮粒子等,或者更深切地影響著大家,這些污染物會引起各種不適,例如敏感、呼吸道疾病等,對大家同是一個潛在的健康威脅,現時面對的問題是未能將這個隱形威脅透過各種方法呈現在大家眼前。是次作品有一個重要的任務,藉著藝術將空氣污染模型呈現於大眾眼前,讓更多界別了解環境資訊透明度的重要性,以藝術的方式帶領大家進入更廣闊的想像空間,連結不同領域的知識,令每個人都可以因應自己的情況作出生活上的選擇。

SPARK 2024

日期:2024年10月18至20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8時

地點:啟德協調道2號AIR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