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ek Boshier離世|英國Pop Art先驅 一個「K」字媲美Warhol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Derek Boshier離世/ Pop Art/ David Bowie】近日英國著名普普藝術(Pop Art)大師Derek Boshier於家中安詳辭世,享年87歲,過去數十年他留下了眾多藝術遺產,對流行文化觸覺敏銳而且經常諷刺和挑戰藝術界,他的離世讓藝壇失去了一位重要的藝術先驅,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Derek Boshier是英國普普藝術的首批支持者,涉獵甚廣包括繪畫、拼貼、攝影、電影和裝置等,曾受著名英國音樂單位David Bowie、The Clash 和 The Pretty Things委託創作唱片封面,使之在流行文化界聲名大噪。

近日英國著名普普藝術Derek Boshier於家中安詳辭世,享年87歲(圖片來源:www.instagram.com/derekboshier)

Boshier出生於1937年的英國南部,在1959年至1962年間於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學習,與David Hockney、R.B. Kitaj等藝術大師為同窗,此時已成為了英國普普藝術的核心人物之一,經常探討消費文化的影響,尤其是美國文化對英國po社會的滲透。在1962年BBC製作的紀錄片《Pop Goes the Easel》中,Boshier與Pauline Boty、Peter Blake這些英國普普藝術先驅在片中亮相。此時期的作品大多涉及太空競賽、流行音樂等元素,他觀察到當時的英國生活幾乎每一部分都受到美國的廣告和文化之影響,無論是時尚到娛樂甚至是早餐所吃的家樂氏,所以他常以家樂氏的「K」字Logo為創作元素,好比Andy Warhol的金寶湯一樣標誌性。

《Special K》,1961(圖片來源:www.instagram.com/derekboshier)
2021年Derek Boshier 的個展「Icarus and K-Pop」,將希臘神話與韓國主流娛樂融為一體,受韓國歌唱比賽《蒙面歌王》啟發了K Pop系列,當中的「K」字除了代表K-Pop,也沿用了家樂氏的「K」字Logo(圖片來源:www.instagram.com/derekboshier)
《K Pop: King of Mask Singers》,2020(圖片來源:www.derekboshier.com)

雖然Boshier在藝術界的成就令人矚目,但他與音樂界的合作更使他聲名鵲起。他與David Bowie的合作尤為著名,為其1979年的專輯《Lodger》設計了封面,封面上David Bowie呈現貌似一種在太空中墜落的形態,視覺效果契合了其音樂風格。接下來再為其1983年的專輯《Let’s Dance》創作了封面,展示了David Bowie與一系列用於舞蹈指導的字母。此外,他與英國著名Punk Rock樂隊The Clash的合作亦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樂隊主音Joe Strummer讓Boshier自由發揮,僅給他歌詞以及指明要有核廢料的標誌,造就出別具標誌性的《Second Songbook》封面設計。

David Bowie 1979年專輯《Lodger》(圖片來源:www.derekboshier.com)
Derek Boshier與David Bowie及他們的女兒合影(圖片來源:www.derekboshier.com)

Derek Boshier早年為David Bowie創作的作品:

+2

Boshier的作品以尖銳的社會評論脫穎而出,於1962年舉辦了一場當代藝術青年展覽,獲得了皇家藝術學院的同學David Hockney、Allen Jones、Peter Philips和R.B. Kitaj的高度認可,該展覽使英國的普普藝術進入了大眾的眼簾別具里程意義。在繪畫之外,他在70年代轉戰攝影、電影、和裝置藝術,不斷拓展新領域。不論是任何媒介,都會將個人經驗和社會議題的想法與見解融入其中,他認為創作最重要的源動力是生活本身,他的靈感往往來自時事、社會和政治,以及對於地方的感覺。他的創作也非直接運用現成物,例如1962年一幅標誌性作品《Identi-Kit Man》,畫中一個身體被分解成拼圖塊的男人,被巨型牙刷所洗刷,恍如被操縱成某些特定的行為,手臂變異成條紋圖案的牙膏,被視為隱喻了美國國旗的圖案,當時英國電視史上首個大眾消費品的廣告就是牙膏,Boshier解釋畫中人代表了無固定形狀(amorphous)的我們。

The Clash《Second Songbook》封面設計
《Self Portrait》,1979(圖片來源:www.instagram.com/derekboshier)
《Identi-Kit Man》(圖片來源:www.derekboshier.com)

來到80年代,Boshier移居美國德州,並在侯斯頓大學任教藝術,其創作風格又有進一步發展,開始使用厚重顏料創作出具有挑釁性的作品,是為對美國文化及藝術界的諷刺,作品中運用了大量的符號,有些比較易明例如三K黨,有些則極具神秘感發人深思。1992年他返回英國後於1997年再度定居美國,紮根於洛杉磯直至去世,多年來他的創作無減反增,並且在各種媒介中不斷探索,今年初還在洛杉磯舉行展覽發布新作,他的座右銘為「Art 'Til You Drop」,這位藝術及文化巨匠終此一生不負其創作之魂,為後世帶來深遠的影響。

《KKK》,1982(圖片來源:www.derekboshier.com)
《Exhibition》,1984(圖片來源:www.derekboshier.com)
「Otherwise Engaged」系列,《Venice》,2016(圖片來源:www.derekboshi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