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為|社工計劃助長者走出遺憾獲獎 過來人籲及時表達心意

撰文:陳蓁誼
出版:更新:

由社會福利署推行的「老有所為活動計劃」周三(13日)舉行頒獎禮,其中「一年計劃」的冠軍團體為「『耆』樂『您』為師」,「兩年計劃」季軍團體為「豐盛生命傳奇計劃」,兩個計劃的長者成員向大眾分享行善心得。

參與者祥仔表示,自己母親因中風有吞嚥困難,後悔自己未能為她製作美味軟餐。而另一位參與者李鳳雯亦後悔在丈夫離世時沒有把心意表達出來。但他們參與計劃後,均有所得着彌補遺憾。

培訓長者成為三類「大師」 助人亦自助

明愛元朗長者社區中心推展的「『耆』樂『您』為師」計劃,獲選2023至24年度全港最佳一年計劃冠軍。長者中心首先尋找3類大師,包括髮型師、廚師及生活整理師,並邀請他們培訓義工。完成訓練後,成為「三師」的義工隊探訪肢體弱能宿舍及安老院舍,亦提供到戶1對1服務予獨居及體弱長者,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本次活動總義工人數有122人,其中只有兩人非為長者,而團隊服務的長者人數更多達752人。

中心社工薛姑娘指,計劃的名字與著名影星奇諾李維斯(Keanu Reeves)同音,是因為奇諾李維斯即使經歷喪失摯愛與女兒的沉重打擊,亦依舊堅強生活下去,所以中心社工亦以這種堅毅精神作楷模。

64歲廚師學整軟餐 彌補未能盡孝遺憾

64歲的祥仔有廚師牌照,回憶自己人生最大遺憾,祥仔認為是母親逝世前3年患上中風、有吞嚥困難,但自己當時卻不懂如何製作軟餐,「推佢去飲茶食點心,我都只可以叫齋腸比佢。夜晚冇整水蛋嘅話,基本上(媽媽)係冇嘢食」。

根據港大研究估算,有六成居住院舍的長者有吞嚥困難,祥仔出於未能為母親製作軟餐的懊悔,他加入「『耆』樂『您』為師」計劃,成為「三師」中的廚師,接受明愛總廚訓練6日,之後便親自操刀,採購食材以及調味,為有吞嚥困難、只能吃食物糊的院友製作端午節軟餐糉、中秋節軟餐月餅,以及新年豪華9宮格軟餐組合等美味餐點。

祥仔表示,如果早幾年學懂製造軟餐的話,離世的母親應該會吃得很開心。他更記得第一次端上軟餐予老人家進食,「老友記」一見到精美軟餐,立馬拿起湯匙大快朵頤,更向祥仔比了一個大拇指,對他有好大鼓舞。透過製作軟餐予社區老人,祥仔彌補了以往照顧不到母親的遺憾,現今亦多留意長者進食情況。

受到食客鼓勵,祥仔亦開始在社區推廣軟餐美食車、到特殊學校與學童及家長製造軟餐,更將一身技藝傳授予專業團隊,務求將軟餐製造技術推廣出外。祥仔呼籲,如果身邊人有吞嚥困難,應該要學會製作軟餐,他大膽斷言,如果被照顧的有吞嚥困難人士能品嘗軟餐,「生活會開心好多」。

為婆婆執屋 生活整理師執滿3架綠色大垃圾車

另一位「『耆』樂『您』為師」計劃成員老馮,是一名69歲的「生活整理師」。她表示「執野一啲都唔簡單」,要成為生活整理師,需要向專業的收納師上3天課,學會留下「值得留低嘅嘢」。老馮最近與義工團隊前往一位「貓貓婆婆」的家中執拾,她形容婆婆的家是「一入到去(間屋),條通道係行唔到,同埋廁所係有青苔」。最初,屋主不太願意義工團隊為她收拾家中物品,害怕團隊會無故將它們扔走,但後來老馮留意到婆婆家中有養貓,加上婆婆最近曾在屋內跌倒,便以兩者的安全和舒適生活作勸告,婆婆因此而被説服,接受老馮提出的整理方案。

老馮與數個義工在炎炎夏日,收拾出可裝滿3大架綠色大型垃圾車的垃圾以及兩袋過期食品,再發現婆婆家中尚有3個雪櫃,當中只有一個可用,其他兩個放滿過期海味、藥材、調味料等。老馮指,婆婆家中會堆積如此多的物件,一來是年紀大、健忘,所以沒有能力收拾家中,二來堆在家中的雜物都蘊含與子孫生活過的回憶。她表示,社區有大量長者需要親人關懷,為婆婆執拾家中後,「婆婆好多謝我哋」,喜愛購物的老馮亦因此受到啟發,「年紀一大,屋企好多物件都裝有好多回憶,但依家明白到開心同唔開心(的回憶)都係放喺心」,自此自己「依家都捨得扔嘢」,出外購物前亦先檢查家中存貨,令自己不要成為下一個「雜物屋」主人。

計劃改變性格 剪髮師與客人傾談增自信

至於72歲的再來,則擔任髮型師一職。她表示,由於疫情緣故,不少長者都害怕出門,頭髮留到好長才剪一次,外表亦予人憔悴觀感。因此,計劃主辦方邀請專業髮型師培訓一眾義工,8堂課從處理一般長髮到短髮快剪均有教授。義工「出師」便被中心安排指各院舍為老人剪頭髮。再來回憶,自己剛剛為長者剪髮,深感「手騰腳震」,幸好導師會在一旁指導,「(我)個心都定咗啲大膽啲,而且自信心都強咗,就(為長者剪頭髮)剪得好開心」。

再來指,老人家與一般人不同,要求較高,有次一位不喜剪髮的婆婆竟然滿意再來為她剪出的髮型,令再來感到十分高興,她認為:「一個人嘅形象係好緊要,(形象好,個人)自信心都強啲。(髮型)清爽就會有自信,對於年紀大嘅人呢樣都好重要。」

再來之後與一眾義工均為院舍服務多次,她表示,「老有所為,退而不休,自己本身都鍾意剪頭髮,好開心可以繼續學習同做自己鍾意做嘅嘢」,對此亦十分感恩,因而盡其所能為「老友記」服務剪。又指自己本身性格內向,「唔係好鍾意講嘢」,但因為剪髮時要主動與服務對象傾談了解訴求,自己的性格亦因此改變。

再來指自己本身性格內向,參與計劃後性格亦變得外向。(周令知攝)

而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明儒松柏社區服務中心推展的「豐盛生命傳奇計劃」,則獲選為2022至24年度全港兩年活動計劃季軍。計劃透過使用各種工具以及在學校舉辦分享會、電影會等,向社會帶出嚴肅的「五道人生」和「正向生命」議題。本次計劃的長者義工人數有18人,而計劃的總參與人數達到2,264人次。

「五道人生」「正向生命」嚴肅 冀多彩顏色讓長者接納

78歲的李鳳雯,認為疫情令長者對生命看法有所改變、「今日唔知聽日事」,因此感到徬徨。她指長者對家庭、社會都有大貢獻,盡心盡力無微不至地付出,公眾應重視這個群體,給予關懷。李馮雯指,計劃談論到的議題均較為沉重,希望在計劃使用多彩顏色,令長者不會感到無聊以及容易接納。

她分享,自己在這個計畫的得着是「遺憾」:當年丈夫離世時,李鳳雯回憶自己「只係識得喊,咩都講唔到出口」,現今回想起感到十分遺憾。以往自己亦不擅向家人表達愛意,參與計畫後,李鳳雯學懂如何說出心聲,疫後與兒孫一家去旅行,更首次「拍拍個仔肩頭講『多謝』」,兒子亦激動得和孫女講「嫲嫲多謝我啊!」李鳳雯對此亦十分感概,「點解(以前)唔講啲嘢係令大家都開心?」因此,她下決心「以後都會講」,更向兒子討論活動心得,勸他不要步其後塵。

道謝卡工具感悟 長者向太太表達感激之情

項目所帶出的「五道人生」,即「道愛、道謝、道歉、道諒、道別」。66歲的余嘉偉從計畫用到「5個朋友」工具獲得一番感悟,這些工具正正包含「道愛、道謝、道歉、道諒、道別」。余嘉偉表示,自己參加計畫的重要得着是獲得勇氣,以前性格十分衝動,「有冇錯我都撐到底」,但現在他學會接受自己與別人均犯錯的事實,性格亦相對以前柔和。

余嘉偉表示,中國人的性格比較內斂,他透過使用道謝卡工具,終於「夠膽當住好多人面前,多謝太太照顧我下半生」,他指,自己除了戀愛、結婚時向太太表達「我愛你」,多年來都沒有再向太太口頭表達愛意。但透過計劃,他明白「唔講就會有遺憾」,亦學會遷就另一半,近年兩口子亦甚少吵架。

余嘉偉表示,自己參加計劃的重要得著是獲得勇氣。(周令知攝)

72歲的李月娟從計劃學會「兩大祕笈」,第一是如何建立正向人生、第二是如何對家庭、社會作出貢獻。她與余嘉偉同樣運用「5個朋友」工具與身邊人建立良好關係,表示與人「道愛」可透過送出自製永生花,來表達愛的偉大以及重要之處;與人「道謝」則透過使用立體道謝卡,令表達與接受謝意的都感到心花怒放;與人「道歉」則使用水性書寫布;與人「道別」則使用「斷捨離九宮格」。

李月娟同樣指,「及時係好重要」,疫情期間她的母親患病,因而要隔離。回想自己年少時母親不止需要上班,下班回來亦要照顧女兒和做家務,李月娟後悔沒向母親道謝,更懊悔自己貪吃「生冷嘢」,病發氣喘要母親背着她跑遍大街小巷求醫。她呼籲「大家要及時講『多謝』同『對唔住』」,切勿造成遺憾。

學生透過計劃 了解如何面對「失去」、「生死」

現就讀中六的學生代表彭子謙表示,透過計劃與長者互動,可讓學生了解未來規劃的重要之處、如何面對「失去」、「生死」的人生議題,指長者的人生故事可令人反思「活在當下」的重要之處。作為一個學生,彭子謙認為年輕人少機會與長輩溝通,透過計劃更打破對長者群體的一些刻板印象,如「冇諗過佢哋咁ready(預備好)談論啲人生議題、長者禁忌等,其實長者都願意對呢啲嘢發表意見同規劃,反而屋企人會唔想聽」。

學生代表彭子謙表示,透過計劃與長者互動,可讓學生了解未來規劃的重要之處。(周令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