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特朗普」籠罩這場北京峰會

撰文:吳婷
出版:更新:

北京時間11月7日至9日,財新傳媒舉辦第十五屆峰會,峰會主題為「尋方於變革時代」,因今次峰會緊隨美國總統大選之後召開,故整場峰會都籠罩着特朗普因素,來自歐洲、美國、日本、巴西和中國的官員和學者紛紛表達對特朗普上台後世界政經走向的擔憂。

在8日上午的開幕演講中,奧地利聯邦前總理克里斯蒂安·克恩(Christian Kern)一開始就坦言「不明白特朗普為什麼會當選」,且特朗普再次當選對歐洲來說意味着重要變化,對未來全球經濟和歐盟福利政策會帶來較大影響,歐盟需要應對短期和中期的挑戰,其中有一些挑戰是已經存在的。

「歐洲現在最需要解決的是能源相關議題。」克恩稱,當前這一問題比疫情期間和20世紀70年代能源危機期間更嚴峻。目前歐洲的電力價格、天然氣價格、碳定價都遠高於美國和中國,這給能源密集型產業帶來許多問題,對歐洲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克恩說,歐盟從俄烏衝突中學到的經驗是,要增加經濟的韌性而不是依賴性。

奧地利聯邦前總理克里斯蒂安·克恩(Christian Kern)11月8日在第十五屆財新峰會上表示, 歐盟現在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能源相關議題,既要確保市場的開放性,也需要增加經濟的韌性而不是依賴性。(財新)

緊隨克恩之後演講的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曾於2013年至2023年擔任日本央行行長,在演講開始,他以日本走出15年通縮陰影的歷史為例,建議中國儘快採取決斷政策解決,因為通縮時間越長,長期的通脹預期就更低,這會使得通縮更難解決。

對於特朗普再次當選,黑田東彥表示,如果特朗普實施之前在選舉階段提到的政策,全球經濟會出現進一步分化。尤其是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提出的關稅政策,黑田東彥說相關國家如果需要付更多的關稅,這與WTO規則不符,可能會採取一些報復性措施來作為回應,相應會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的分裂,這是最為嚴重的一個擔憂。此外,如果把特朗普提及的增加關稅、關閉邊境、大幅降低國內稅收等政策全部考慮在內,這會抬高美國的長期利率水平,從而使得中短期內美元走強,人民幣、日元、歐元相對美元貶值。從長期看,由於美國政府債務水平高企並上漲,美元可能還是會出現走弱的趨勢。

8日下午,峰會設置了一場中美圓桌一場爐邊談話,前一場圓桌為閉門會議,設題《華盛頓遇上北京:無法迴避的中美關係》,參與嘉賓包括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商務經濟項目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教授屠新泉,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系副主任馬弘以及歐洲諮詢聯盟-安博思集團中國區CEO馬力諾(Mattia Marino)。在財新官網上,並未見有此閉門會議的相關報道。

美國大選:圖為2024年11月6日選舉夜,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妻子梅拉尼婭(Melania Trump)、小兒子巴倫(Barron Trump)出席佛州集會時一同上台。(Reuters)

另一場「爐邊談話」,在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名譽院長、文科資深教授閻學通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Craig Allen)之間展開,話題聚焦中美經濟關係。

對於特朗普的當選,閻學通說自己沒有做過預測,也對結果並不驚訝,因為這並非偶然,而是代表了全球民粹主義的上行。雖然目前很難預料特朗普新任期的具體措施,但其政策方向已經非常明確,保護主義已成為美國處理對外經貿關係的原則,也是全球範圍內未來很難遏止的趨勢。

對於經濟是否還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閻學通稱,經貿關係對於大國之間的戰略關係影響甚微,比如中俄之間的經貿體量相比中美而言並不大,但中俄的雙邊戰略關係卻優於中美。但他也強調,特朗普上台並採取保護主義措施,中美之間的經貿聯繫也不會被切斷,只是雙方將面臨不同的競爭模式。對於中美來說,密切的經貿聯繫和利益連接,也會意味着挑戰、競爭和潛在的衝突。因此,經貿聯繫有時候反而可能使兩國關係的發展更加困難。

此外,閻學通還重申了自己對「經濟安全」的理解。閻學通說,經濟安全是民粹主義的概念,決策者經常使用「經濟安全」這一概念,但其內涵和外延究竟是什麼並沒有明確定義,卻經常被用於合法化一些措施。有關美國對中國經濟崛起的反應是否過度了?閻學通強調,首先應該釐清「國家利益」這一概念,如果對此沒有明確界定,就無法解決「過度反應」的問題。

11月8日,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名譽院長、文科資深教授閻學通在第十五屆財新峰會「中美經濟關係:『壓艙石』之爭」環節發表觀點。(財新)

最後,閻學通還特別指出,特朗普2017年首次就任總統前,中美兩國的官方對話和磋商機制大約有70個,這一數字在特朗普2017年至2021年執政期間降到了零,在拜登政府執政期間則恢復到了大約20個。在未來特朗普再次執政的四年前,中美之間的雙邊對話渠道究竟會增加還是減少,尚無從得知。但他強調,中美兩國必須保持開放的對話渠道,這樣做至少可以減少彼此之間的誤解,從而避免一些災難性的後果。

不同於閻學通的「不驚訝」,美國大選結果對曾在美國商務部系統任職長達30多年的克雷格·艾倫來說,卻是參半着「意外」和「不意外」——意外的是,這些既沒有為民主黨投票、也沒有出現在選前民調中的選民數量,比他預期總的還要多得多,這讓包括他在內的許多人感到不解和意外;不意外的是,如果共和黨最終同時掌握了白宮和國會兩院的控制權,也不會感到意外,而這也將意味着美國政府的重要轉向,以及相應的一些重大政策轉變。

對應於閻學通提到的「經濟安全」,艾倫提到了「國家安全」的過度濫用。艾倫直言,中美兩國在「國家安全」領域的擔憂或許都有些「過度誇張」,這些過度擔憂為雙方企業開展正常經貿往來帶來了許多困境。他引用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觀點稱,自由貿易在國防以外的其它領域當中都是「最優解」。因此,如果要給出一條建議,他對中美兩國政府的建議是相同的,即「不要誇大威脅,也不要低估好的、有建設性的合作所能夠帶來的機遇」。目前,艾倫說自己「十分擔心」的一個問題是,如今無論是赴華美資還是赴美中資,越來越難見到新的入場者。

雖然前景不容樂觀,艾倫還是給予期待,「我們不應該現在就對特朗普第二任期採取的措施過早下結論。」「我相信,一些探索性質的討論已經在發生。我也非常高興的看到,習近平主席對當選總統特朗普發送了一封十分慷慨和温暖的賀信,這些都有機會在(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的基礎上繼續帶來一些有趣的談判。」

11月8日下午,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會長、曾在美國商務部系統任職長達30多年的克雷格·艾倫(Craig Allen)在北京出席第十五屆財新峰會。(財新)

9日上午的演講對話環節,德國前副總理菲利普·羅斯勒(Philipp Rösler)和巴西前經濟副部長兼外貿與國際事務特別秘書、新開發銀行前行長馬可(Marcos Troyjo)同樣表達了對特朗普上台的密切關注。

羅斯勒說,歐洲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喪失了最好機會,現在已經沒有選擇。接下來需要構建更多的友誼,找到新的夥伴,比如東盟、非洲等。羅斯勒同時提到,當下全球民粹主義蔓延,全球增長和就業的三大支柱——開放市場、自由貿易、公平競爭這些原則受到了威脅。「世界貿易組織(WTO)有着為公平競爭奮鬥的使命,但是現在有多少人信任WTO呢?」美國愈發展現出退出國際秩序的傾向,因此不能寄希望於美國或是其他人,而是應該依靠自己,尊重這些機構框架和規則,讓全球秩序來確保公平競爭。在他看來,公平競爭有非常清晰的規則,比如廢除不公平的稅收、不要設置關稅壁壘等,這樣才能讓全世界所有競爭參與者擁有公平的競爭環境。

近年來有不少中國投資者在歐洲建廠,但也有一些企業因不確定性增加而逐步撤資。羅斯勒認為,投資是一件長期的事情,政府要考慮提高穩定性。有了好的穩定性就需要以制度和規則為基礎的治理體系,包括關稅體系和非關稅方面的政治理念等。歐盟近期宣佈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徵關稅,他認為,歐洲現在的目標是正確的,但像直接把新能源汽車拒之門外,並非是一個公平的手段。

菲利普·羅斯勒(Philipp Rösler)德國前副總理11月9日在北京出席第十五屆財新峰會時表示,當下全球民粹主義蔓延。(財新)

作為全球南方的一員,巴西前經濟副部長馬可則表示地緣政治正在變得愈發重要,這是一個變革的過程,特朗普上台會加速全世界的重組,讓有着共同價值體系的國家和地區變得更加緊密。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新興發展中國家開始重新思考經濟增長模式,全球南方和全球北方也在發生重大變化。馬可最後還提到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的問題,「中國要有自己的敘述」,「軟實力要跟上。」

最後還有必要提到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教授達龍·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2024年10月14日,阿西莫格魯與同為麻省理工大學教授的西蒙·約翰遜(Simon Johnson)和芝加哥大學教授詹姆斯·羅賓森(James Robinson)一道獲得第56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也受邀參與了峰會晚宴的活動。

阿西莫格魯的演講圍繞科技發展與社會進步繁榮展開,同時重點提到了當前很熱門的AI。阿西莫格魯說,目前的時代被稱作「創新時代」,但是否會帶來全社會共享的繁榮,關鍵在於誰會收益,大部分民眾是否有薪資增長、更多更好的崗位,還是說收益會集中於少數人受眾。硅谷對於技術有樂觀的視角,AI會帶來生產率提升。但是在阿西莫格魯看來,觀察技術帶來的改變,尤其是社會效應,不能只看人均勞動生產率,也要看邊際勞動生產率(marginal productivity),即增加僱傭一個勞動者帶來的產出增長。當前,AI、產業技術的發展過於聚焦自動化、使用更多的機器人,會替代人類崗位。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教授達龍·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參加峰會晚宴部分的活動。(財新)

為了提高邊際勞動生產率,一個更加積極的對人工智能的規管就顯得重要且必要,也即政府在利用人工智能賦能公民和勞動者、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工作決策訊息方面發揮領導性作用。但隨着特朗普上台,阿西莫格魯猜測可能會打斷美國政府規管的努力,因為特朗普和其支持者認為必須破除(get rid of)對人工智能的監管,因為美國正在與中國至關重要的AI競賽中。特朗普的競選活動中也明確提到這一點。

其實不獨今次財新峰會籠罩着特朗普因素,美國大選之後,中國不少高校也組織了相關研討會,討論的重點多數集中在怎麼看待今天的美國、怎麼重新認識特朗普上。這場在美國颳起的紅色浪潮,無疑正在席捲全世界,人們不再簡單以偶然事件和「瘋子」來定義特朗普,隨着美國全面「特朗普化」,也是時候重新認識美國、認識特朗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