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中美|「無能」的賀錦麗,對華政策將比拜登更加務實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外交政策並不是核心的爭論議題,對華政策也並不是賀錦麗(Kamala Harris)和特朗普(Donald Trump)選舉競賽的決賽點。中美關係在賀錦麗和特朗普的口中,只有強硬和更強硬的區別。但鑑於中美關係的重要性,無論是賀錦麗當選還是特朗普當選,中美關係將走向何方仍是備受關注的焦點。人們試圖從兩人的表態、綱領、採訪等方方面面的細節窺探他們可能的對華政策走向。

從過去的經歷看,2017年擔任加州參議員時,賀錦麗曾是參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成員,這段經歷讓她對美國的外交有了初步的接觸。除此之外賀錦麗出任副總統之前外交經驗幾乎為零。她從未前往中國,也很少發表涉及中國的演講。2022年11月,賀錦麗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過短暫交談。2023年9月,賀錦麗在印尼參加東亞系列峰會,與中國總理李強短暫會晤。當時賀錦麗都是簡單重複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並沒有個人發揮的空間。

賀錦麗接替拜登參選以來很少提到中國。她在民主黨全國大會上簡短承諾「要確保在太空和人工智能方面,讓世界走向未來,讓美國而不是中國贏得21世紀的競爭,讓美國加強而不是放棄美國的全球領導力。」她之所以把對華政策方向放在未來科技競爭這一背景下宣講,可能和她還未來得及籌備全面清晰的對華政策體系有關。

賀錦麗的微笑非常有感染力,被戲稱為「笑王」。圖為2024年9月25日,美國民主黨候選人、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又譯賀錦麗)在賓夕凡尼亞州的匹茲堡經濟俱樂部(The Economic Club of Pittsburgh)舉行的競選活動上準備發表演講。(Reuters)

拜登(Joe Biden)本人擅長外交非常關注大國競爭,而賀錦麗檢察官出身,其視野的國際感並不強。如果賀錦麗當選總統,可以預見其對華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核心幕僚如國務卿、國防部長和國家安全顧問的人選。

而從賀錦麗身邊的人看,賀錦麗擔任副總統時的國家安全顧問是戈登(Phil Gordon)。若賀錦麗勝選,戈登預計將擔任執政團隊的重要智囊。戈登精通法語,曾是前總統奧巴馬的中東政策顧問,他對歐洲非常了解,是北約的堅定支持者。但他對華政策上沒有過多公開表態。如果賀錦麗當選,在戈登的影響下,美國對華政策可能會持續加強盟邦聯合對華色彩。

目前人們普遍猜測拜登政府的駐華大使伯恩斯(R. Nicholas Burns)和現任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M. Campbell)是否會成為金的對華核心幕僚。不過,賀錦麗擔任副總統期間並沒有融入沙利文、布林肯等白宮核心對華決策圈,拜登政府的中國事務專家們預計很難被賀錦麗接受。

賀錦麗最大的短板是缺乏經驗。她的對華政策團隊將如何搭建,她的用人邏輯和標準是什麼,有待觀察。

圖為2024年9月14日,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明尼蘇達州州長沃爾茲(Tim Walz)在美國威斯康星州(Wisconsin)出席競選活動。(Reuters)

整體而言,拜登上台後沒有改變特朗普的對華政策,而是沿着大國對抗的道路進一步細化了博弈,將中美貿易戰延伸到中美科技戰,涉及到產業鏈、供應鏈等方方面面的爭奪。賀錦麗如果當選美國總統,在大的政策方向上幾乎不會和以往有大的偏差。

從競選綱領看,賀錦麗將延續「內政優先」的工薪階層外交路線,強化美國實力地位,推進和中國的競爭關係。美國在技術貿易領域繼續走向保護主義,升級和中國的競爭。

賀錦麗和拜登相似的地方在於兩人都是建制派,政策有很大的確定性;不同的地方在於賀錦麗缺乏傳統政治家身上的政治味,不是一個領袖類型的政治家和夢想家。賀錦麗的搭檔沃爾茲(Tim Walz)非常了解中國,他能說中文,1989年至1990年曾在廣東佛山教書。他的形象更像是一個美國白人大叔。沃爾茲和賀錦麗二人都不像是深諳大國競爭和意識形態鬥爭的人。

如果未來賀錦麗儘可能多從美國國內的實際情況出發來審視美國利益和看待中美關係,而不是熱衷於大國競爭。那麼她將比拜登更加務實,中美之間的常態化的博弈將更加常規化,將有助於避免中美關係陷入修昔底德陷阱。